论语(09插图版)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张帆 编
出 版 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13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020936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孔子
内容简介
《论语》一书作为研究孔子思想的第一手材料,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它并不是孔子亲手所写,而是在孔子去世以后,由他的学生们根据笔记和记忆加以整理、汇编而成。其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学生的言语行事。班固《汉书艺文志》概括说:“《语语》者,孔子应生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按照班固的说法,《论语》的“论”是论篡之意,“语”是语言之意,“论语”即指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篡”成书。关于《论语》命名的意义,后来还有些不同说法,今天看来还是班固的话比较帖切。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者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第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战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 《论语》一书作为研究孔子思想的第一手材料,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它并不是孔子亲手所写,而是在孔子去世以后,由他的学生们根据笔记和记忆加以整理、汇编而成。其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学生的言语行事。
目录
导读
第一篇 学而
第二篇 为政
第三篇 八佾
第四篇 里仁
第五篇 公治长
第六篇 雍也
第七篇 述而
第八篇 泰伯
第九篇 子罕
第十篇 乡党
第十一篇 先进
第十二篇 颜渊
第十三篇 子路
第十四篇 宪问
第十五篇 卫灵公
第十六篇 李氏
第十七篇 阳货
第十八篇 微子
第十九篇 子张
第二十篇 尧日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书摘插图
第一篇 学而
【大意】
本篇为全书首篇,共十六章,以谈论学习和修养为主,也有少量论政的内容。开宗明义,表现了孔子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的双重身份。宋儒朱熹称此篇所记都是“务本”的内容,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