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司法考试试题归类主题讲座 刑法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法律,法律考试,司法考试,

作者: 袁登明等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17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203363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十年试题匠心归类,主题讲座足多创意,十位名师联袂汇纂,扛鼎之作一时无双。

内容简介

作者在编写本书时深深体会到,每一道试题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进行知心对话的。而且,如果以每道题的主要考点为联系点来归结,可以发现每一道都是属于某一个试题家族的,在一个试题家族中,每一道试题都是有兄弟姐妹乃至表(堂)兄弟姐妹的。也就是说,很少有孤单单的某一道试题的情形出现,在每一道试题周围都可以发现为数众多的相同试题、相似试题等。为此,本书的编排体例,作者层层递进的安排了如下阶梯式信息:

1.对于数量庞大的客观题,按照部门法以及较大的部门法的考查知识点主题,对4000多道真题作了科学、合理的归类;在每一个主题之下,按照年份由新到旧地进行排列;为便于读者查阅,每一道试题题干后面都附有年份、卷别、题号等信息。

2.对于某些部门法学的主观题,我们按年份由新到旧地进行排列。

3.每一道试题的题干与答案分开排列,这样方便读者独立思考做题,起到模拟热身的作用。在每一试题的答案给出上,凡是当年答案与今天的答案不一致的,我们会坚持给出后者,以突出“旧题新做”的严格要求,并体现本书答案的时效性、权威性和对应对2009年司法考试的应有价值。

4.对于一个主题之下的多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在后文选取其中的几个主要点(方面)作重点解析,

本丛书既然定位于对于过往十届试题的“分类解读”,对于这些浩如烟海的试题如何做到精确的归类,找出其精妙的灵魂考点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我统览全搞发现,作者们做的很精细,这样的调整、整合,精益求精,能够保证形成清晰、精准、体系化的灵魂考点主题及其解读。这样,这些经年累积下来具有相同、相似的考试主题的命题是怎样围绕这个知识点主题而渐次展开丰富的考点体系的,才能一一清晰展现。

目录

客观题部分

第一章 单选题与多选题

一、刑法概论

二、犯罪构成理论

三、正当行为

四、犯罪的停止形态

五、共同犯罪

六、罪数理论

七、刑种制度

八、刑罚裁量制度

九、刑罚执行制度

十、时效制度

十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十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十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十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十五、侵犯财产罪

十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十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十八、贪污贿赂罪

十九、渎职罪

二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二章 (案例型)任选题

一、2008年(卷二第93~94题)

二、2007年(卷二第94~97题)

三、2006年(卷二第96~100题)

四、2003年(卷二81~84)

五、2002年(卷二第81~88题)

六、1999年(卷二第91~96题)

七、1998年(卷二第92~96题)

主观题部分

第一章主观案例题

引言:刑法主观题的命题规律与解答方法

一、2008年刑法案例题及解析(全国统考卷)

二、2008年刑法案例题及解析(四川灾区延考卷)

三、2007年案例题及解析

四、2006年案例题及解析

五、2005年案例题及解析

六、2004年案例题及解析

七、2003年案例题及解析

八、2002年案例题及解析之一

九、2002年案例题及解析之二

十、2000年案例题及解析

十一、1999年案例题及解析之一

十二、1999年案例题及解析之二

十三、1998年案例题及解析之一

十四、1998年案例题及解析之二

第二章主观论述题

一、2008年卷四论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单选题与多选题

一、刑法概论

(一)刑事立法与刑法解释

1.①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②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③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④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2—20,单)

A.第①句正确,其他错误B.第②句正确,其他错误

C.第③句正确,其他错误D.第④句正确,其他错误

2.根据《刑法》第111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2008—2—1*,单)

A.补正解释B.当然解释

C.反对解释D.缩小解释

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2006—2—20,单)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

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