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郭沫若与儒教
分类: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喻天舒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15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1694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探究王维和郭沫若两位深受传统儒教影响的文学大师的生平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力求透过王、郭二人心海中时有起伏的波澜,去感受下面那更加深邃广大的统信仰的渊潭,进而阐明中国传统儒教信仰的惯性力量,是如何通过天才的作为,藉着西方文化思潮的鼓荡,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进程中发挥作用的。
作者简介
喻天舒,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大先后获得学士(中国文学)、硕士(世界文学)、博士(文艺理论)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五四文学思想主流与基督教文化》(2003,昆仑出版社)、《西方文学概观》(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禅与园林艺术》(2006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合著)、《圣经故事》(2008,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合译)。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儒教传统及其式微中的影响
第一节 “儒学”与“儒教”
第二节 儒教的独特性
第三节 儒教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第二章 “多更忧患阅陵谷,始知斯道齐衡嵩”——王国维与儒教
第一节 “天末同云黯四垂”——王国维的时代与其儒教信仰
第二节 “失行孤雁逆风飞”——王国维的文学活动与其儒教信仰
第三章 “内圣外王一体.上天下地同流”——郭沫若与儒教
第一节 “我心中磅礴着的大我”——郭沫若早年的新诗创作与其儒教观念
第二节 “性情必真”——郭沫若早期的文学主张与其儒教观念
结语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儒教传统及其式微中的影响
第一节 “儒学”与“儒教”
“儒教”一词,在今天的很多学者听来,其实并不是一个十分顺耳的概念。尽管自公元前二世纪中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至二十世纪早期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这之间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由孔子创立于春秋末期并经历代衍化发展的儒教信仰体系长期统治着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之大,丝毫不逊色于基督教对西方文化所发生的意义,但近现代的多数中国学者却不仅一般地否认“儒”的“国教”地位,而且对“儒教”(因该教以孔子为尊,故有时亦被称为“孔教”)具有宗教性质的说法也颇不以为然。
这样的意见不胜枚举,倘举个中要者撮述,则有:(一)在其1899年译出的《支那教案论》—书所加按语的第四条中,严复指出,“儒教”之“教”字的本义,乃“文行忠信授受传习已也”,但“目下所用教字,固与本意大异。名为教者,必有事天事神及一切生前死后幽杏难知之事”,而“孔子不语神,不答子路事鬼之间,不若耶稣自称教主,谟罕穆德自称天使之种种炫耀灵怪也”,“故中国儒术,其必不得与道、释、回、景并称为教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