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模式研究(高等学校教材)[1/1]
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汽车与交通运输,公路运输,
作者: 王花兰著
出 版 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18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130950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交通引导发展的思想,综合应用交通模型、经济相互作用模型、土地利用模型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与城市空间扩展关系模型、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模型、与主城经济扩散关系模型以及与区域社会分工关系模型,形成了中心城-卫星城问交通配置模式与经济发展、土地使用、空间扩展关系及其评价体系相互联系的模型系统,揭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问题的本质;根据我国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现状,提出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间交通发展的理论思考及建议。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交通运输及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也适于交通规划、管理及相关部门从业人员学习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王花兰,博士,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1969年12月生于甘肃省秦安县。2006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交通、交通经济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念明析
第二节 发展卫星城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卫星城的发展条件
第四节 交通在卫星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节 本书主要内容及理论方法
第二章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配置模式
第一节城市交通模式
第二节 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模式
第三节 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配置模式
第四节 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配置模式确定原则.
第三章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对主城经济扩散作用的影响
第一节 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在主城经济扩散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与城市经济扩散关系模型
第四节模型应用
第五节 模型进一步拓展——在卫星城规划中的应用
第四章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发展与社会分工关系
第一节社会分工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社会分工演进与经济发展关系
第三节 劳动地域分工演进的条件
第四节 交通发展与社会分工关系
第五节 交通发展—社会分工关系模型
第六节 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发展与区域社会分工关系分析
第五章基于马尔可夫链的交通发展与社会分工关系模型
第一节 马尔可夫链理论及应用情况
第二节模型建立背景
第三节模型建立与分析
第六章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与城市空间扩展关系
第一节城市空间扩展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交通与空间扩展的关系及研究状况
第三节 引力模型在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中的应用
第四节TOPSIS法在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模型中的应用
第七章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及其与交通的关系
第二节TOD发展模式
第八章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对卫星城土地利用强度影响
第一节 建筑容积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交通与建筑容积率的关系
第九章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对城市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关系研究状况
第二节 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第四节评价方法
第十章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配置模式综合评价理论
第一节 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配置模式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第二节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三节 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配置模式综合评价方法
第十一章中心城市—卫星城市间交通配置模式综合评价案例
第一节 交通配置模式对主城经济扩散作用影响分析
第二节 交通配置模式与区域社会分工关系
第三节 交通配置模式与西安市空间扩展关系分析
第四节 交通配置模式与卫星城土地利用强度关系
第五节 交通配置模式对城市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节 西安—高陵间不同交通配置模式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概念明析
一、中心城市
关于中心城市的概念在文字描述上虽然不尽相同,但实质是一致的,即指经济区域中综合实力雄厚、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的城市,它通过和区域的互动作用,实现各种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城市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从整体上来说,中心城市具有以下特征:
(1)功能的综合性
中心城市的作用是通过其功能予以体现与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生产中心功能、集散中心功能、管理中心功能、服务中心功能和创新中心功能等。其中,集散功能是先导,服务功能是条件,生产与管理功能是基础,创新功能是动力。多种功能的叠加综合,形成了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2)中心的层次性
吸引范围的大小决定了中心城市具有不同的等级,上一级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覆盖下一级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由此形成了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体系。
(3)开放性
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窗口,通过它来输入本区域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物资、人才等,并输出本区域的各种要素,因此,它是外向开放性的。同时,中心城市又是一定区域不同地区之间及不同城市之间各要素流动的中心,因此它也是内向开放性的。开放性保证了其中心作用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