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计算机实在性
分类: 图书,计算机/网络,家庭与办公室用书,因特网 电子邮件,
作者: (德)克莱默尔编著,孙和平译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6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47233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传媒不仅只是给我们传递信息。传媒作为材料基质的象征性形式使任何符号事件得以实现。由于这一性质,传媒对我们的经验、思想和交往打上了它的烙印;它渗透到我们所具有的自我图景和世界图景之中。文字、书本和计算机被当作我们的主要传媒,它们的广泛使用使我们的感觉、认知和记忆等文化实践行为发生了划时代的转折,同时使我们对虚构与实在性的区分,使我们的真实性观念也发生转折。这本集子探讨了计算机传媒使用的前提和后果,并且不只是从技术科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作者们主要是从新传媒的人文和文化科学的解释来看这个问题的。
作者简介
西皮尔克莱默尔(Sybille Kraemer),女,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研究重点为:哲学理性主义,认识论,精神和意识理论,语言哲学,传媒理论。已发表的有:《象征机器》(Symbolische Maschinen,1988),《可计算的理性》(Berechenbare Vernunft,1991);《精神、大脑、人工智能:当代思维模式》(编)(Geist,Gehirn, Kuenstliche Intelligenz Zeitgenoessiche Modelle des Denkens,1993);《传媒、计算机、实在性》(编)(Medien Computer Realitaet,1998);《完成式与传媒性质》(编)(Pefformativitaet und Medialitaet,2004)等。
目录
西皮尔克莱默尔:传媒、计算机和实在性之间有何关系?——本书导论
一、主题
二、关于本书的论文
参考文献
Ⅰ.什么是传媒?
马丁布克哈特:在电磁流中:作者和电磁书写
参考文献
西格弗里德J.施密特:传媒:传播与认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西皮尔克莱默尔:作为轨迹和作为装置的传媒
参考文献
Ⅱ.作为传媒的计算机
艾伯哈德莱默特:头脑和思维机器
参考文献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硬件,一个未知的本质
参考文献
弗罗里安罗泽:第二个和第三个身体,或者:成为一只蝙蝠或住在另一个行星上会是什么情景?——一篇随笔
Ⅲ.我们对真实性理解的变化
沃尔夫冈韦尔施:“真实”——意义的范围、类型、真实性和虚拟性
一、“真实性”和“真实”的意义变化范围
二、真实性理解的模型
三、真实性和虚拟性
参考文献
本哈德瓦尔登凡尔斯:真实性实验
参考文献
马丁塞尔:实在的传媒和传媒的实在
参考文献
伊蕾娜爱斯波西托:虚构和虚拟性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书摘插图
Ⅰ.什么是传媒?
马丁布克哈特:在电磁流中:作者和电磁书写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如果说,我的题目应当是有关作者和电磁书写的,那么看来是对的,你们始终面对着屏幕——这正是向着你们、也是对我的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现实(ultimativer Gegenwart)的日复一日的播放。我必须承认,与这些播放着的界面相比较,我越来越喜欢真实的人们的面孔。但这只是我私下的想象,丝毫不和客观事物相关。尽管被这些设备所包围,但我却不会无礼地对我的现实表达什么。因为这是我唯一的所有。而我出发的这个地方,就是我提问的出发点,也是我提问的目的。
就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正如人们知道的那样,人们认识一个机器只是在它的非功能中,也就是说在它还没有或者不再起作用的地方。事实上我已经深深沉浸到这个流动的书写中了,以致从我这方面来说我已经完全“内在于书写”(INSCHRIFT)了。如果我环视我的周围,我可以肯定,并不是我一个人单独面对这个问题。也许你们现在对“内在于书写”这个概念感到困惑,正如在任何情况下总是说计算机也使你们感到困惑一样。你们在我对面可以坚持认为,你们首先在用手写东西,然后其次呢,你们不情愿地把自己看作一个书写怪人(Schrift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