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分类: 图书,管理,会计,会计理论,
作者: 余孝文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6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1030000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1.注重基础。本书注重对会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介绍和准确表述,内容是按照凭证、账簿和报表这一顺序加以展开的。以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为主线,依次介绍了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凭证编制、账簿登记、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基本的会计技术和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简明、实用的原则,增强了可读性。编写体例采用章节后增设思考题及练习题的形式,既利于安排教学,也方便学生自学。
2.内容新颖。本书以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和最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介绍各种经济业务的最新处理原则与方法,同时,体现了当前会计课程教学的新知识、新方法,贯彻了新会计准则的理念。
3.实践性强。本书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紧密结合中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大量的教学案例与习题,通过实例阐释新准则。
4.针对性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外经济贸易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外经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针对外贸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增加了外币业务及其核算。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基础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第二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法和会计循环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 会计循环
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第一节 筹资过程的核算
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第四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第五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第二节 原始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
第六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和登记规则
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第四节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第五节 错账更正方法
第六节 对账和结账
第七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八章 外币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外币业务概述
第二节 外币业务的核算
第九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一章 会计档案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归档与保管
第二节 会计档案的借阅与销毁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要把会计建立在每一个经营主体的基础上,要求会计只反映涉及该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或亏损)的交易或事项,要把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把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所有者的私人经济活动严格分开。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企业核算的只是企业自身的活动,而不涉及投资人的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才能准确衡量会计主体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经营成果,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因为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其经济上是独立的,应当建立独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控股经营情况下,母子公司均为不同的法律主体,所以也是会计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因此,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或分支机构;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多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