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注 讲义 上下册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戒修辑述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二册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5409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往生论》的全称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是净土宗的重要论典,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合称为“净土三经一论”(后来又加《普贤行愿品》、《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合称为“净土五经一论”)。本论为古印度天亲菩萨所造,由北魏时期来华弘法的北印度僧人菩提流支三藏译出,南朝萧齐的僧辩法师笔受。《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修学以《无量寿经》为代表的净宗经典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个心得报告。本论的行文结构,是由24个偈颂及略解颂文的长行组成。
在偈颂部分的开头,天亲菩萨首先表白了“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的终极意向,其次又如理地依据《无量寿经》的义理,将西方净土的相状概括为3类29种庄严,末后以“我作论说偈,愿见阿弥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的回向为结束。
后面的长行部分,是对偈颂作进一步解释,表明偈颂含摄净宗五念门的修行次第,即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在介绍五念门行的过程中,将净土清净庄严、弥陀广大法力、菩萨殊胜功德等不可思议的奥妙和盘托出,彻底圆彰西方极乐世界的本有风光。五念门的修行为往生净土之正因,五念门的圆满即获得五功德门之果,即近门、大会众门、宅门、屋门、园林游戏地门。 ’
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净土乃大乘佛菩萨境界,净宗五念门的修行为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萨行,菩萨依自利利他的五念门而修,必将速得成就阿鼻多罗三藐三菩提。元魏昙鸾大师为此论作注,全称为《无量寿经优婆提合愿生偈注》,简称为《往生论注》。
作者简介
戒修法师1969年出奎于浙江省泰顺县,1990年依福鼎栖林寺悟道法师出家。1992年礼南京宝华山茗山长老受舆。先后就读于福州鼓山佛学培洲班、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系中国佛学院。1999年至2007年任酱陀出佛学院讲师、净土研究生导师。发表《净土三大系》、《浅释难行道与易行道》、《净宗的难信之因》、《净宗愿门的行导功能》等论文十余万字。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略释论题及祖师简介
一 略释论题
二祖师简介
第二节 龙树菩萨与净土判教
一 龙树菩萨简介
二净土判教
第三节 难行道与易行道
一 难行道
二 易行道
第四节 释题并述大纲
一释所依、判经体
二举论题、明翻译
三本论结构
第五节正释论题
一 经论题
二 造论题
三 释能造人名
第二章偈文
第一节偈颂总说
一 偈文结构
二 敬法主略明前三门——礼拜、赞叹、作愿
三成上起下
第二节 观察器世界世间清净功德庄严
一 观察器世间十七种功德
二 总结愿生
三 总结净土十七种庄严
第三节 观察众生世间清净庄严功德
一 列观阿弥陀佛八种庄严功德
二 释“众生”
三 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
四 观察菩萨功德庄严
五 回向门
第三章论文
第一节标宗略释
一 总标
二论文结构
三 释“论日”
第二节 愿偈大意
第三节起观生信
一 通示五念门
二别释五念门
第四节 广明观察
一 观行体相
二 喻彰胜力
三 观察彼佛国土十七种功德庄严
四 示现自利利他
五结显妙义
……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偈文
第一节偈颂总说
一、偈文结构
注文:偈中分为五念门,如下长行所释。第一行四句偈,含有三念门,上三句是礼拜、赞叹门,下一句是作愿门。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从第三行,尽二十三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分偈章门竟。
在本论当中,天亲菩萨首次提出了净宗五念门的修持方法,即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五念门为净业修行之因,往生净土获五功德门之果。关于这五种因果的对应关系,在以后的长行部分,将会作详细的介绍。
在第一行偈颂里面(偈颂共分为24行,1行为4句),分别含有三念门。“世尊我一心归命”,归命就是礼拜,这是第一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这是第二赞叹门。“愿生安乐国”,这是第三作愿门。以上四旬偈,包含了五念门中的前三门。
从第二行开始,是天亲菩萨的自述,说明他造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依修多罗”这句话,表明他的立论是有依据的,并非标新立异创建出来的。换而言之,他造论的根本精神、根本理念,是以佛经为准绳,本论所阐述的义理,跟佛陀的大乘教法相应。正因为与佛陀的教法相应,本论的宗旨、意趣,都是有来源、有根据的,所以就叫做“所服有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