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针灸病谱

分类: 图书,医学,中医学,针灸 推拿,
作者: 杜元灏著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599000版次: 1页数: 525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107693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论,主要论述了针灸病谱的决定因素、针灸病谱及针灸等级病谱的概念,介绍了国内针灸病谱总体情况,并对针灸病谱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第二章国内针灸病谱,主要对461个病症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ICD10归纳为16个系统,每个系统进行了文献总体分布情况分析;按照文献报道频次高低进行了病谱排序,对每个病症的文献年度分布情况绘制了图表,并对频次在10以上的针灸病谱分别进行了结果分析与评述。第三章国外针灸病谱,主要对国外针灸临床文献的总体情况和病谱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国外130个病症的疗效进行了初步分析说明,并以针灸治疗腰背痛的文献Meta分析作为示范。第四章针灸等级病谱分类,主要对文献报道频次高或针灸临床常见的病症,按照效能针灸等级病谱划分的方法,分别对16个系统的常见病症按Ⅰ级、Ⅱ级、Ⅲ级进行分类,每一个病症按照疾病英文名称、国际分类编号、针灸病谱编号、推荐针灸处方及相关问题说明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和阐述。
本书对推动针灸疗法的规范和科学选择病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针灸临床合理选择针灸治疗病种、针灸科研立项和医保报销病种的制定以及针灸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杜元灏,男,1964年1月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特聘教授(市级长江学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滨海学者,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兼任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针灸重点专科协作组办公室主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专家;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临床分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杂志》等多家杂志审稿专家,《美国针灸临床杂志》、《天津中医》编委。长期从事针灸病谱研究和针刺治疗中风的微血管机制研究。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课题16项。主持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针灸适宜病症研究”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疗法优势病种和作用的调查研究”。首倡针灸病谱研究,首次提出了“针灸病谱”及“针灸等级病谱”的概念;提出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脑表面血管功能状态枢纽学说”,首次发现并命名了“高速低效振荡”现象;提出了郁证中医病机为“脑神失调,肝失疏泄”,创立了“调神疏肝针刺法”。提出了“肾精亏虚,脑肾失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机新理论,创立了“调神益肾”针法。主编专著4部,参编教材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针灸病谱的决定因素
一、针灸的作用特点
二、针灸的特色和优势
第二节针灸病谱及针灸等级病谱概念
一、人类疾病谱
二、针灸病谱概念
三、针灸等级病谱概念
第三节国内针灸病谱研究方法及总体结果
一、针灸病谱研究方法
二、针灸病谱研究总体结果与分析
三、针灸病谱引发的对针灸作用规律的思考
第四节针灸病谱研究方法的思考
一、文献研究
二、临床调查
三、专家问卷调查
四、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西医学理论知识的应用
第二章国内针灸病谱
第一节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针灸病谱
一、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二节神经系统针灸病谱
一、神经系统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神经系统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神经系统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三节消化系统针灸病谱
一、消化系统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消化系统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消化系统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四节泌尿生殖系统针灸病谱
一、泌尿生殖系统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泌尿生殖系统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泌尿生殖系统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五节眼和附器针灸病谱
一、眼和附器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眼和附器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眼和附器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六节精神和行为障碍针灸病谱
一、精神和行为障碍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精神和行为障碍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精神和行为障碍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七节皮肤和皮下组织针灸病谱
一、皮肤和皮下组织病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皮肤和皮下组织病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皮肤和皮下组织病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八节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针灸病谱
一、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九节呼吸系统针灸病谱
一、呼吸系统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二、呼吸系统针灸病谱排序及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三、呼吸系统针灸病谱结果分析与评述
第十节循环系统针灸病谱
一、循环系统针灸临床文献总体分布情况
……
第三章国外针灸病谱
第四章针灸等级病谱分类
主要参考书目
针灸病谱病症(相关病症)名索引
针灸等级病谱分类表
书摘插图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 针灸病谱的决定因素
针灸病谱就是适宜于针灸治疗的疾病谱,针灸病谱的决定因素主要源于针灸疗法自身的作用特点。针灸作为一种疗法从理论上讲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也有自己的适宜范围,因为任何一种疗法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如外科手术刀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由于药物治疗无法解决的疾病,需要手术解决而产生的。因此,理性认识任何一种疗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临床医生必须具有的素质,这正是希腊医生、解剖学之父查尔塞顿的赫罗菲留斯(Herophilus)所说的“高明的医生懂得,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的意义所在。
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说:“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这就是中国民间常说“一针二灸三用药”理念的出处。孙思邈的这段论述,显然有所意,一是他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实践的心得体会,二是明显地提醒把针灸独立划分学科后,学术界和针灸医师在认识上和医疗上存在严重的片面趋向,即片面强调针灸纯化性医疗行为。因为针灸学被独立分科正是在唐代开始的,唐代以前并没有从官方的角度建立独立的针灸医疗、教育体系。为什么孙思邈要讲述这段话?显然他深刻地认识到了针、灸、药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对当时存在的片面纯化性针灸治疗的一些医师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提醒。那么,针灸的特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