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读本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舒大丰 编著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600000版次: 1页数: 353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42142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白话注解《易经》之大全。《易经》,一部中国奇书,一部集纳中华传统文化与智慧之精华的奇书。万宗事理的阐解源自于《易经》。读透《易经》就是读透中国文化;悟透《易经》也就悟透人生明灭。
目录
前言
一、绪论
占卜的书
简易、变易、不易
《易》的结构
《易》的传承
占筮的方法
《易经》常用的术语
二、符号结构模式
(一)六爻成卦
(二)卦的建立
(三)数字编码
(四)方位编码
(五)上下卦位编码
三、象征结构模式
八卦的基本象征
四、卦文辞的特定含意
(一)吉凶指令
(二)事项指令
(三)动态指令
(四)象态指令
(五)决策指令
周易上经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谦
豫
随
蛊
……
书摘插图
一、绪论
占卜的书
相反的,后世许多学者,也有人卑视《易经》。认为不过是一部古代占卜的书,内容低俗,近似巫祝的诬词妄语。只因孔子传述,后世牵强附会.以致盲目崇信,并不值得研读等轻视讥讽的意见。
不可否认的,《易经》确实是一部古代占卜的书;但也正因为是占卜的书,才没有被秦始皇烧掉,得以流传到今天。古代民智未开,崇信鬼神运命,凡是重大行事,心定先求神问卜并非不可思议。在河南省安阳县的殷墟遗迹中曾发掘出大量的龟甲,证实殷代盛行用龟甲占卜以烧裂的纹路,占断吉凶,称作“卜”;卜字就是裂纹的象形。到了周代,又多用替草占卜称作“筮”。依据《周礼太卜》的记载,周代设有称作太卜的官,依据《三易》,职掌占卜。
《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种不同系统的易学。对《三易》的说明,说法不一,概括地说,《连山》是夏代的易学,由良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是殷代的易学,由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周易》是周代的易学,由乾、坤二卦开始,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连山》、《归藏》已经失传,今天的《易经》就是《周易》。一说,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就是《连山》、《归藏》的遗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占卜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发展成有系统的学术。
后世学者所以卑视《易经》,最主要的理由,是占卜违背伦理的立场。人的行为,应当依据良心,不应考虑后果,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只求耕耘,不问收获,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然而,占卜却先看结果,有利才行动,动机已经不纯正。当然,儒家不能不辩白。于是。宋代大儒朱熹等说:
“易是用来占卜,以决断疑惑的。但依道理,应当做的,就应当做,不应当做的,就不应当做,在这种情形下。根本用不着占卜。惟有正事,在方法上有分歧,因而迷惑时,才可以占卜,恶事、私欲,不可占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