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河流相岩性油藏形成机制

分类: 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地质学,
作者: 赵占银 等著
出 版 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150000版次: 1页数: 120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0216721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近年来油气勘探获得快速发展。南部扶余油层呈现出巨大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受到石油勘探界的高度重视,而对岩性油气藏成藏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是其关键所在。 本书用大量的事实,详细论证了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沉积体系的成因,指出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属于半干旱气候的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为深层次的扶余油层岩性圈闭研究奠定了基础。该书首次提出了半干旱气候河流沉积体系的岩性圈闭发育模式,从深层次的成因机制成功揭示了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近年来发现的一系列岩性油藏的形成机理和发育规律,是陆相岩性油气藏成因理论认识的一个重要进步。
内容简介
本书以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不同构造区带、不同物源、不同埋深的典型岩性油藏区为解剖对象,利用丰富的勘探开发资料,对河流相沉积特征、成岩过程及油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系统剖析。从理论上揭示了低渗透河流沉积体系岩性油藏特殊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为岩性油藏规律性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典型范例。
本书可供从事沉积学研究及油气勘探开发的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松辽盆地南部地质概况
第一节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发育特征
第二节 松辽盆地南部地层发育特征
第三节 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勘探概况
第二章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再认识
第一节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特征
第二节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物源分析
第三节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第三章 扶余油层岩性圈闭发育条件及形成机理
第一节 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第二节 扶余油层微相砂体成岩演化特征
第三节 扶余油层岩性圈闭形成机理
第四章 扶余油层油气排运机制及成藏模式
第一节 松辽盆地南部断层与垂向输导体系
第二节 扶余油层超压排烃与油气运聚成藏
第三节 扶余油层低渗透砂体垂向输导、超压控藏成藏模式
第五章 扶余油层岩性油藏勘探成效及潜力分析
第一节 扶余油层岩性油藏宏观有利分布区及勘探效果
第二节 古凸起翼部岩性油藏勘探效果及前景
第三节 阶地区下坡勘探成效及勘探潜力
第四节 凹陷区超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图版
书摘插图
第二章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再认识
前人对泉四段(扶余油层)沉积体系有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有人用“干枝”三角洲来形容泉四段的沉积体系,但更多的学者一直沿用河流一浅水三角洲的传统概念。沉积体系是沉积微相和岩性油气藏研究的基础,为此,本次研究重新对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进行了厘定,并建立了沉积体系模式。
第一节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特征
研究区南部为河流沉积体系,这早已为大家所公认,争议的焦点主要在研究区的北部是否存在三角洲,是否是“湖泊一三角洲”沉积体系。所以,笔者重点对存在争议的研究区北部进行了深入研究。
为了较全面客观地认识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的沉积体系面貌,在对前人研究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东南部地区的泉四段露头进行了细致观察,并对研究区北部地区的扶余、新立、查干泡以及研究区西部地区的红岗等地的50多口井的岩心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结合研究区内探井和开发井的录井、测井、测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总结出了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的基本特征。
一、地层分布特征
地层对比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分析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除在盆地边缘变薄尖灭外,大部分地区保存完整。由于构造抬升作用,泉四段被完全剥蚀或部分剥蚀的局部地区主要为登娄库背斜带的部分地带。该地带的第四系与泉三段为不整合接触,属沉积后期局部遭受破坏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