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下)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其他宗教 ,
作者: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吴飞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5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26294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奥古斯丁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在整个中世纪对基督教学说和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本书是他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之一,供广大爱好者阅读参考。 这部书的基本特点,一是奥古斯丁在其中全面展示了自己的整体神学思想,一是他在此集中处理了罗马的宗教、历史和政治问题。这些特点使《上帝之城》仍然成为奥古斯丁非常重要的一部书,虽然读这部书不会像读《忏悔录》和《论三位一体》那么充满乐趣,而且只有在掌握了他的总体框架后才能看出此书的价值。 在这部书里,作者处处可以看到奥古斯丁与古典思想之间的连续和断裂。但重要的不仅是他与古典的关系,而且是它与后来的基督教思想,特别是现代思想中一些核心理念之间的关系。 本册为《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下册。
目录
上帝之城卷十七
1.先知时代
2.上帝应许肉身的以色列会拥有迦南的土地,这个应许何时实
3.先知们有三层象征,一层指向地上的耶路撒冷,一层指向天上的耶路撒冷,一层两者同时指涉
4.预言中讲到以色列的王和祭司的变化,撒母耳的母亲哈拿是教会的象征,她也对此作出了预言
5.“神人”通过一个先知之灵对以利说的话,象征着亚伦所确立的祭司制度将被废除
6.犹太人的祭司与王国,虽说是永远屹立,却并不长久;因此,那对永恒的预言,必须另外理解
7.以色列王国分裂了,这象征了灵性的以色列和肉身的以色列的永久分离
8.就大卫之子给大卫的应许,我们发现并未实现在所罗门身上,而是充分实现在基督身上
9.《诗篇》第八十九篇中关于基督的预言,与《撒母耳记》中拿单的预言所应许的何其相似
10.地上的耶路撒冷王国中的行事,与上帝所应许的这一个不同,所以我们认为,这应许其实指的是另外一个王和另外一个王国的光荣
11.上帝选民的实质。因为基督穿上肉身,他们是在基督之中的。只有他具有把自己的灵魂超拔出地狱的力量
12.《诗篇》里面有“主啊,你从前的悲悯在哪里”这类的话,我们认为对应许的这种祈求属于何人
13.这应许的和平究竟是什么,是否可以在所罗门的时代得到印证
14.大卫关心以神秘的顺序安排《诗篇》各篇
15.《诗篇》中关于基督和教会的预言,是否全部适合于在本书中谈到
16.《诗篇》第四十五篇谈到了基督和教会,或是明确谈,或是用隐喻说
17.在《诗篇》第一百一十篇中,有些是在预言基督的祭司位置;在第二十二篇中,有些是在预言他的受难 18.《诗篇》第三首、第四十一首、第十五首、第六十八首中,预言了主的死亡和复活
19.在《诗篇》第六十九首中,宣布了犹太人顽固不化的不信
20.大卫的王位与品德;其子所罗门,在被认为是他的著作的书中,以及那些无疑是他自己的著作中,所发现的关于基督的预言
21.所罗门以后的诸王,或在犹大,或在以色列
22.耶罗波安以不敬的偶像崇拜亵渎了治下的人民,但是上帝并没有放弃通过先知们警醒,防范了很多人不陷入偶像崇拜之罪
23.希伯来的两个王国境况不同,最后两个民族于不同的时间都被劫持,成了俘虏,犹大后来恢复了自己的国,但最终又转入了罗马的治下
24.犹太人中最后的先知,或是福音书历史中说在基督降生时的先知
……
上帝之城卷十八
上帝之城卷十九
上帝之城卷二十
上帝之城卷二十一
上帝之城卷二十二
主要概念译法表
书摘插图
上帝之城卷十七
〔本卷提要〕这一卷里讲了上帝之城从列王到先知的时代,从撒母耳、大卫一直到基督,并列举了《列王纪》、所罗门的《诗篇》和《智训》里面对基督和教会的预言。
1.先知时代
我们已经知道,上帝应许了亚伯拉罕,按照肉身的以色列民族是从他的后裔来的,按照信仰的万族也是从他的后裔来的。通过上帝之城按照时间顺序的演进,我们也将看到,这应许是如何实现的。在上一卷,我们结束在大卫的王朝,现在就从那个王朝开始,按照我认为对写这本书足够的方式,依次讨论后来的王朝。这个时代始于圣撒母耳当先知,然后到以色列人民做了巴比伦的囚徒,又从那时候到圣耶利米所预言的,七十年以后,上帝的以色列会回归和重建家园,这整是先知时代。挪亚是族长,在他那时候,大洪水毁灭了整个大地,在之前和之后,直到上帝的选民中开始出现国王时,都有人以某种方对未来做出象征或预言,都和上帝之城和天上的王国有关,我们把们称为先知没什么不合适的。我们甚至读到圣经上用这个称号直接称呼某些人,比如亚伯拉罕,比如摩西。但是所谓的先知时代,特别指撒母耳开始做先知的时代,他早得神谕,先是立扫罗为王,在扫罗被废后,又立了大卫。在应该有世代相继的诸王的时候,以后的诸王都从大卫的后裔而出。而先知为基督做了预言,上帝之城的成员生死相继,在时间中演进。如果我全都记述,那就太冗赘了。因为看上去,圣经本身首先在一个一个地记录诸王次序、他们的功业、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史书。但是若仔细研究这些叙述里所说的事情,如果圣灵助我完成这考察,我们会发现重大或至少不微小的对未来的预言,而不只是对古代历史的记录。要在考察中追述或在遍览中展示,哪怕是只简单想一想,谁不会认为这是一项辛苦、宏大、卷帙浩繁的工作?因为那些毫无歧义、与基督和天上的王国(即上帝之城)相关的先知书很多,我们更有必要专门讨论,而不是像这样一本书能解决的。所以,我认为,我要约束自己的风格,这本书按照上帝的意旨演绎,不说一点多余的,不漏掉一点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