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第十季)

分类: 图书,中小学教辅,拓展读物,
作者: 贤才文化编
出 版 社: 湖南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5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58388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毕淑敏、韩少功、崔修建、丁立梅等100多位当代实力派作家、一线特高级教师倾情奉献……一本专为学生打造的读者文摘!
品篇篇美文似尝盏盏清茶,沁人心脾之际回味无穷,悟丝线哲理如闻缕缕芳香,大彻大悟而后悠远流长。
本书所选的这些故事,不仅让读者享受亲情,陶冶性情,而且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早晨醒来,你翻开此书,它给你一天的生活指明方向、定好调子。一日三餐时刻,几个同学围坐,轮流读上一篇,它会带来清爽的话题和振奋的心情。学习之中和闲暇之余,它的启示助你调整心态,让你自如地为人处理。夜深人寂,翻开此书,它使你回顾、反省一天的得失。
内容简介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我们却渐渐发现;生命的某些真实正渐行渐远,有多久,我们没有被感动得流下眼泪,又有多久,餐们不再思考生命的真谛,在平凡的日子里,捧一本好书,在墨香的氤氳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亲情的倾诉;一个故事就是一则哲理的阐释;一个故事就是社会的一扇窗户……本书所选的这些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加之故事后精辟独到的点评,一针见血,而又不见晦涩难懂的说教。益于接受的同时也会激发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欲望。
目录
第一辑 灵魂之舞——感动生命的力量
最咸的蛋炒饭
可敬的独臂父亲
母亲
藏在被子里的爱
给我一个父亲让我仇恨
感谢上帝让我们有机会说出爱
为你扫净一生的雪
父亲的游戏
破茧成蝶
载不动如山父爱
父母创造的奇迹
一把钥匙的爱意
第九封信
何以为报
母亲的眼泪
冰雪中的爱
来生。再也不爱你
第二辑 心灵有歌——传唱心灵的梵歌
把春天灌满整个屋子
心灵美容费
在阳光下遇到那只蚂蚁
没有完成的佳作
梦一样的寂寞
给妈打电话
窗口有面镜子
记住回家的路
善行的回报
纯粹的快乐
想娘的时候
有家真好
守一个人,守一个家
开往天堂的列车
第三辑 笑看人间——笑看人间的风云
比金钱珍贵的酬劳
您挽救了您自己
煮米闻香
施恩必报
回家
怕败者败
一张很好的唱片
人生在零度也能沸腾
发现自己的位置
白发
不平凡的人生
一刀两断的岁月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自由的种子
第四辑 青春芬芳——采摘青春的花朵
鱼香茄子的爱情味道
改变我命运的元
幸运的蓝蝴蝶
小城遗梦
风一般消失的五月
我只比你笨四年
有爱就有奇迹
哭落一地花香
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
海棠无香
谁比谁更有华美的青春
爱在左,还是右
我愿成为你的声音
那些让我们如此享受的慢性毒药
第五辑 美丽定格——聚集生活的美丽
我的五瓣丁香
爱的接力
一起经营的幸福
感激的手掌
美丽的脆弱
鲜花盛开的菜园
同样美丽的天空
父亲的音乐
天使般的微笑
助人的境界
飘在春雨中的爱心
木鱼馄饨
爱情禅
开花的时节
天堂里也有葡萄吗?
第六辑 智者无言——打开智慧的行囊
光明日记和快乐例会
朋友
人类还非常无知
沉默的支持者
人生没有任何借口
生命如屋
花开在旅途、丛绿
一片黄中透绿的树叶
一个“不犯错的人”
最好的忠告
接受和给予
“溥天之下”有多大
学会把事情做对
降低快乐的标准
生命如花
尊严
书摘插图
第一辑 灵魂之舞——感动生命的力量
蛋炒饭的成,是因为眼泪;而眼泪,是因为父亲的爱。
最咸的蛋炒饭
父亲很少下厨。这事儿应归咎于我那烧得一手好菜的母亲对他的纵容。几十年来,父亲在厨房里只有过寥寥数次的“表现”机会。也真难为他能将每一盘菜都折磨得色香味形一塌糊涂,而且无一例外地挥“盐”如土,咸得我猛往肚子里灌水,活像烈日下拉车的骆驼祥子。
五分自知之明,三分乐得清闲,加二分不思进取,父亲“君子远庖厨”已经很多年了,但他那特色鲜明的菜肴风味,尤其是多年前的一顿蛋炒饭所留给我的记忆,至今难以抹去。
十三岁那年的我突然不可救药地厌学,同时“物以类聚”地结交了不少热血沸腾的“狐朋狗友”。在十三岁的天空里,道德与法律的空气是稀薄的;周润发演绎的一个个快意恩仇、街头喋血的银幕故事,点燃了懵懂少年心中的英雄情结,真是“老房子着了火——没得救的”,一些天真而荒唐的错误就那么发生了。然后,当然是被发现了,东窗事发的我被迫转学到离家五十里外的一所县城中学。
我自由落体般的堕落速度让一向以我为傲的父亲目瞪口果,一生好强的母亲更是气得病倒了。父亲破天荒没有揍我,只是每天沉默寡言地照顾着憔悴的母亲,勉力经营着咸得发苦的一日三餐。压抑的气氛让心虚的我喘不过气来,于是当其他同学尽情享受双休日时,我却在热切盼望每一个周一的来临。
某个周一的早晨,我顶撞了父亲几句,早饭也不想吃,就匆匆搭乘班车赶回学校,肚子里装着一副富有叛逆精神的辘辘饥肠。
第二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有同学向教室外探头探脑地看,循着他们的目光,我看到父亲来了。他显然不想打扰正在上课的老师,所以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外,手里还捧着一个很大的白色搪瓷杯,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着一小块报纸。
然而,老师终于发现父亲了:“您有事吗?”我垂下头,耳畔隐约传来父亲的声音:“……早晨没吃饭……孩子胃不好……送点儿饭……”我暗暗埋怨父亲“真鸡婆”,害得我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
“你来于什么?我又不饿!”我气呼呼地面对着父亲,毫不掩饰心中的不耐烦。他像是没有注意我的语气,一边将搪瓷杯递给我,一边抹着额头的汗水:“早晨怎么不吃饭?你妈担心你饿了又胃疼,非让我给你送来,喏,蛋炒饭。还不凉,你趁课问吃吧。唉,在外面住宿,得按时吃饭,省得你妈老惦记,嗯?”他又抹了抹汗,我抬眼瞥见他额角的白色发丝——那是我平日里不曾注意的。
“我得走了。单位还有事——骑车回去还得一个多小时……”我这才想到,这个小县城每天只有一趟早班车。为了这区区一杯蛋炒饭,父亲要骑着自行车往返上百里!
临走时,父亲默默地看了我好一会儿,却只说了一句话:“行了,回去吃饭吧。我尝了一口,不成。”
看着自行车上父亲踽踽远去的背影,我使劲儿地仰起脸,却挡不住泪水奔流。
十几年过去了,我总也忘不了那白色搪瓷杯里蛋炒饭的滋味。父亲错了,那实在是我一生中吃的最咸的蛋炒饭,因为他不知道,我在其中掺进了多少眼泪。
温热的蛋炒饭,往返上百里的路程,父亲鬓角的苍颜,还有那慈爱的目光……此情此景,怎不由得儿子潸然落泪呢?为了父亲的辛劳,为了自己的不懂事。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这份恩情,如暖阳沐浴着我们的一生,如何报答?
高尔基曾经说过:“父爱如母爱一样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的确如此。(张觅)
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可敬的独臂父亲
突然间发现父亲老了,是在昨日为他做完七十大寿后。坐在返程的车上,偶一回头,竟然发现父亲泥塑一般站在原地,向车子驶离的方向眺望着。他那瘦骨嶙峋的身躯、黧黑多皱的面容、颤巍巍的步履、迎面舞动的空袖管霎时勾起了我无限的悲怜和忧伤。虽明知花开花落,冬去春来是不可抗逆的自然规律,但我就是不明白,岁月为何竞这般无情,把父亲重塑成如此模样。
记忆的大门缓缓开启,关于父亲的点滴像一串散落在地的珍珠,我俯下身,用心线一颗一颗地串了起来。
父亲没有右臂!
从我记事起,所能见到的就是父亲那粗糙有力的左手以及让我充满好奇的空荡荡的右袖管。那时候我总喜欢把手伸进父亲的右袖管里摸,袖管却像个无底洞,永远也摸不到头。那时我总爱问父亲把那只手藏哪儿了,而父亲总是黯然神伤。后来,年龄渐长,才从奶奶口中得知,我尚在母腹时,可恶的病魔就夺去了父亲的右臂。
在那个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年代,一个生龙活虎的男人,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男人陡失右臂,简直如同天塌地陷一般。父亲几乎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他无法面对已成残疾的自己,他想到了死。但是当他看到自己年迈的父母,看到我柔弱的、怀有身孕的母亲,看到我两个年幼的哥哥时,父亲的心被片片撕碎,他舍不得这个家,舍不得抛不开我们啊!
那段时间,太阳似乎总是慢吞吞地升起,然后又急匆匆地落下,百草凋零,愁云惨雾笼罩着这个原本欢歌笑语的家。然而,父亲,他还是坚强地站起来了!
为了能尽快自理,父亲便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逐渐地,他学会了用左手穿衣,用左手吃饭,用左手写字,甚至单手骑自行车……
苦难的日子似乎永远也熬不到头,一转眼,我又呱呱来到这个世上,家里的生活更苦了。
记不清是第几个年头了,反正那年的冬天好像特别冷。以前的乡下不像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即使没有自来水,也有机井,那时生活用水完全靠肩挑。那天,外面飘着雪花,家里的水缸已是底朝天了,母亲还在别人家绣花,父亲偷偷担起了水桶,这是他病愈后第一次挑水。我扯着父亲的袖管,一步一滑地跟着父亲来到离家不远的那眼水井。当父亲用井绳把水桶放下井时,水桶与井水似乎故意跟父亲过不去,无论怎样用力摇动井绳,水桶依然在水里打着旋、翻着跟斗,就是不肯就范。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终于制服了水桶。开始提水了,父亲的腰弯成九十度,左手用力一拉,独臂高高举起,停在半空中,再用左脚迅疾踩住井绳,然后再用力,再用脚踩住,两桶水就这样被一寸一寸地提了上来。父亲的手此时已是血迹斑斑,殷红的血染透了井绳,已被水打湿了的井绳和着血,不一会儿就结成了血冰!血冰啊!现在每每想起那根血染的井绳,想起那血冰,我的心依然在发抖,在作痛!
为撑起家的天空,父亲在身体刚恢复不久,就与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辛苦经营着这个残缺而贫困的家。那是一种怎样的窘况啊:吞糠咽菜,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多少个赤日炎炎的长夏,父亲头顶烈日,汗洒泥土,以其残疾之身为儿女刨来果腹之物。喝下肚的稀菜粥不一会儿就随着汗水排出,无奈的父亲在潮湿的田间躺下,为的是让腹中之物能够消化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在那个一个工分只值一毛钱甚至更少的年代,为了能够多挣些工分,父亲不顾自己病残之躯,谢绝了队长让他随妇女干活的好意,和那些身强力壮的叔叔伯伯们一起,推起了独轮小推车。当别人很快把粪筐装满,推起小车健步如飞时,父亲的粪筐却连一只都未填满。他拒绝了好心人的帮助,他说,你们帮得了我一时,帮不了我一世,我能行!父亲用那只不知磨破了多少次的左手,用并不粗壮的胳膊夹着铁锨,一下,两下,三下……用力地铲着粪土。终于,两只粪筐被填满了,汗湿的衣服却紧紧地贴在了父亲的后背上。
“我能行!”多么朴实的话语,却又是多么的掷地有声啊!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父亲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一晃,我们三兄妹已长大,也和正常人家的孩子一样,我们背起书包,进了学校。父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十分崇尚知识。从我们上小学的第一天起,父亲就给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奖罚制度:每门课以80分为基准,满80分,奖自制的“陀螺”一个;少一分,屁股上就得挨一顿鞋底。即使是现在,每当两个哥哥想起父亲的鞋底,仍感到心有余悸。
在严格要求我们学习的同时,父亲还时刻不忘教我们如何做人,他时常告诫我们,人穷志不能短。所以时至今日,我的记忆中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唯一一次挨打的情形。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邻家孩子到我们家玩,她的手中拿着一根鲜嫩的黄瓜,我两眼放光,直勾勾地盯着,几次咽下就要流出的口水。二哥似乎看出我的心事,傍晚他带我到邻居的菜园中,偷偷地摘了一根小黄瓜塞给我,准知刚咬了一口,还未来得及咽下,即被邻居发现,邻居跑到我家,向父亲告了我们兄妹一状。
自知大事不妙的二哥,撒腿就跑,一溜烟便不见了踪影。逮不着二哥,父亲把气全撒到了我身上,他一把揪住我,不顾母亲的哀求及奶奶的怒斥,扒下我的裤子,抄起一根拇指粗的棍子,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揍了起来。由于极度惊吓,我缩在奶奶的怀里,良久哭不出声来。当我好不容易缓过神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不明白,为什么别家的菜园子里可以种西红柿、黄瓜,而我们家的偏要种玉米。晚上摸着我红肿的屁股,望着我泪痕斑驳的脸,父亲竟哽咽无语,泪水像开了闸的水渠般,纵横地倾泻在他瘦削的脸庞上。那年我七岁!
艰苦的岁月锻造着父亲钢铁一般的意志,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父亲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在那一年的村干部改选中,父亲成了百十来户人家的“领头羊”,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