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分类: 图书,医学,精神病 心理病学,
作者: 刘泰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487000版次: 1页数: 420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1522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孙怡教授作序推荐! 本书共分21章,第1~6章为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神经系统疾病的现代诊断技术,第7~20章系统地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第21章专论神经康复。
本书把中医、西医的知识有机地融会贯通在一起,内容丰富、系统、简明,概念清晰。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5~7年制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的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的继续教育教材和临床医师的临床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教材建设的基础上,由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的专家、学者历经3年,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编写而成,并经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使用后,感觉简明而实用,便于记忆,对自身有较大帮助。
该书把中医和西医的知识有机地融会贯通在一起,按照病证结合的原则,阐述了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共分21个章节。第1~6章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基础理论、神经系统疾病的现代诊断技术,第7~20章系统地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新知识。第21章专论神经康复。
本书对于基础与临床工作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特别适用于5~7年制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继续教育的教材,此外,也可作为临床医师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刘泰,1982年12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2000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2003年被授予广西名中医称号,现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中医脑病科学科带头人,广西卫生厅重点建设学科中医脑病科学科带头人,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中医(中西医结合)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广西中医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5年余,在神经内科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和水平。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医对神经病学的认识概要,
第一节 中医对神经系统的解剖认识概要
第二节 中医对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认识概要
第三节 中医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概要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 意识障碍
第二节 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
第三节 智能障碍
第四节 脑神经病损后症状和定位诊断
第五节 晕厥及癫痫发作
第六节 感觉障碍
第七节 瘫痪
第八节 不自主运动
第九节 共济失调
第四章 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神经系统检查
第三节 昏迷患者的检查
第四节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检查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技术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第三节 神经系统电诊断检查
第四节 脑超声检查
第五节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第六节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第七节 基因诊断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七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神经疾病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炎
偏侧面肌痉挛
第三节 脊神经疾病
单神经病及神经痛
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八章 脊髓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
第三节 脊髓压迫症
第四节 脊髓空洞症
第五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第六节 脊髓血管病
第七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三节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第四节 脑出血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
第七节 其他动脉性疾病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颞动脉炎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第八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进行性风疹全脑炎
第三节 艾滋病的神经系统损害
第四节 结核性脑膜炎
第五节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第六节 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神经梅毒
神经莱姆病
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节 脑寄生虫病
第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
第三节 视神经脊髓炎
第四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第五节 弥漫性硬化
第六节 同心圆性硬化
第七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第十二章 锥体外系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帕金森病
第三节 小舞蹈病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五节 其他锥体外系疾病
肌张力障碍
特发性震颤
亨廷顿病
抽动秽语综合征
迟发性运动障碍
第十三章 癫痫
第十四章 头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偏头痛
第三节 紧张性头痛
第四节 低颅压性头痛
第十五章 痴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Alzheimer病
第三节 血管性痴呆
第四节 其他痴呆
Pick病和额颞痴呆
路易体痴呆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颅颈区畸形
颅底凹陷症
扁平颅底
第三节 脑性瘫痪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第三节 腓骨肌萎缩症
第四节 线粒体肌病及线粒体脑肌病
第五节 神经皮肤综合征
第十八章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第三节 Lambert-Eaton综合征
第十九章 肌肉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第三节 周期性麻痹
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
第五节 肌强直性肌病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先天性肌强直
第二十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雷诺病
第三节 红斑肢痛症
第四节 Shy-Drager综合征
第二十一章 神经康复
附录一 方剂索引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是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派生的一门年青的临床学科,它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综合运用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理论研究并阐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康复、调摄的一门分支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严格地说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医学杂志开始报道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个案,华北地区流行的乙型脑炎通过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这是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初创时期的一个很好的开端,20世纪70年代上海等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炎”也取得了较好疗效,认识到脑血管病是以肝肾阴虚为基础,虚(阴虚、气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痰热)、气(气逆)、瘀(血瘀)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上犯于脑,或闭阻脑脉或血溢脉外而发病。在其发病的整个病程中,痰瘀是最基本的病理改变,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同时在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运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并从临床和实验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渐达成共识。在其他病种方面如重症肌无力、癫痫、格林一巴利综合征、锥体外系疾病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中还进行了大量针灸方面的研究,如对针刺时外周传人途径、下行抑制作用,以及尾状核、边缘系统等结构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示针刺镇痛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内阿片肽的释放,提高了机体对痛觉的调控,为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脑中风的临床治疗中针灸治疗取得了十分肯定的疗效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