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分类: 图书,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黄玉芳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字数: 491000版次: 2页数: 317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8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56433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教材这: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
内容简介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的极其重要的桥梁课程。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发生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改变,及其引起的临床表现和结局,病理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及重要进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临床课程、参加临床实践、防病治病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本教材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包括:应激与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可作为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四章 炎症
第五章 肿瘤
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七章 水肿
第八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九章 缺氧
第十章 发热
第十一章 应激与疾病
第十二章 休克
第十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四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八章 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九章 常见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二十章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和疾病是生命活动现象的对立统一,但二者又缺乏明确的界限,而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然而健康和疾病至今尚无完整、准确而又比较公认的定义。
一、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出,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infirmity),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以为健康就意味着没有生病,只注重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实际上,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还具有社会属性,一个躯体完好的人,如果其心理状态不良或社会适应能力差,依然应该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
然而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需依赖于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来维持。稳态(homeostasis)是指机体在神经、体液等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自我调节各器官功能代谢活动和内部结构,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并保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的良好状态。
二、疾病
(一)疾病
目前认为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
必须指出,疾病时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都表现为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虽然这些变化是临床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的发生基础,但并非所有的疾病都有临床表现,特别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如肿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症早期等,常常没有相应的症状,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检查才有可能被发现。
(二)病理过程和病理状态
1.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病理过程既可以局部表现为主,如炎症、血栓形成、梗死等;也可以全身表现为主,如发热、缺氧、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