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永辉:纪念太虚太师示寂60周年文集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释怡藏,温金玉 主编
出 版 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46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54061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要发扬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建设人间净土,大力弘扬弥勒精神。弥勒信仰具有变革和改善现实世界生活条件的精神,要求人们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净化社会,美化社会。学习弥勒精神,就是完善人格,利益社会,努力建设美好人间,建设和谐社会。
本书收录了太虚大师生平、佛学思想、佛教理念等内容的文章40余篇,共35万字,其中包括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太虚大师整理僧伽制度思想的启示》,怡藏法师《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的《太虚大师与上海玉佛寺的因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社长黄夏年教授《太虚大师与民国前期佛教组织》等。
目录
在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代序)
中国佛教协会贺电
太虚大师整理僧伽制度思想的启示
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
太虚大师与上海玉佛寺的因缘
太虚大师与民国前期佛教组织
太虚大师与佛教“三大革命”
文化守成与改革创新——略论太虚大师佛教改革的内涵
略析太虚大师的僧制建设
太虚大师佛教改革的倡议与实践之研究
太虚大师僧伽改革制度及其现代意义简述
缘成史观与进化主义——传统佛学现代转化的一个范例
从弥勒菩萨到太虚菩萨——兼论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发展脉络
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内涵
缅怀太虚大师悲愿、弘扬人间佛教思想
太虚大师三教关系论与人间佛教
浅淡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
浅论人间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人生佛教思想探源与反思
人生佛教 人间佛教 人间净土——浅谈太虚大师人生佛教之次第
时代的呼喊——简述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提出的时代背景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
太虚大师僧教育思想探讨当前佛学院教育的若干问题
健全僧格,培养真正的佛教人才——谈佛教院校的僧格教育
从太虚大师创办之佛学院看其僧教育思想
流月将波去 潮水带星来——浅谈太虚大师的学制思想对现今僧教育的启示
浅谈太虚大师与南普陀
论太虚大师与民国宁波佛教
太虚大师与中国现代佛教报刊
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
由“永明学舍”与“角虎堂”谈起——试析太虚大师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谁识渊源出深柳——太虚大师志业与杨仁山居士关系略论
从《我的宗教经验》看太虚大师的修证
地域文化对太虚、印顺佛教思想的影响
太虚大师: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出家人
庙产兴学中的太虚法师
试说和谐社会与佛教的关系
因明之意义
在太虚大师圆寂六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纪念太虚大师圆寂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式讲话
怡藏大和尚的答谢辞
纪念太虚大师示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奉化举行
书摘插图
太虚大师与民国前期佛教组织黄夏年
太虚大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的著名领袖,也是一位佛教改革者。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努力的践行者。在中国佛教处于最低谷的时期,太虚大师开始佛教改进运动,宣传佛教革新思想,提出“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三大主张,对当时的佛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又为现代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资粮。在太虚大师的佛教改进活动中,佛教组织的建设是太虚改进运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值得我们认真重视与总结。
民国佛教组织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清末光绪三十四年的僧教育会开始,到民国十八年中国佛教会成立时为止;第二个时期从中国佛教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本文讨论的是第一时期太虚与民国佛教组织的关系。
太虚大师在佛教改进运动中,看到了成立佛教组织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他“深感尊重三宝,调融四众之诚愿,实为复兴中国佛教之精神要素。盖今后佛教之建立,须托命于四众——或七众有秩序之和合组织,不和合不能有秩序,无秩序亦不能成和合。”于是,他把成立佛教组织看做是他的佛教改进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在民国初年,中国随世界各国走上了民主立宪的阵线,所以中国大众都认为要建立一个民治的国家,就可马上复兴起来,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但到了民国七、八年至十三、四年间就不然了,新的主义纷纷抬头,如苏联则为共产主义国家,意大利则有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德国、日本也走上了法西斯主义的趋势,中国则被各种不同的政见牵动了,有主张改采共产主义的,有主张仍行民主主义的,也有主张采取法西斯主义的,中国政治既然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的趋向而飘摇不稳,想改进佛教,自然也找不着一个适应的办法。”
应该指出,成立佛教组织是当时整个佛教界的一项重要活动。约与太虚同时,已经有了佛教会的组织,太虚说:“革命进展得很快,辛亥年末,就进占江、浙;不久,孙中山先生回南京就临时大总统职,宣布废除农历改用阳历,于元旦成立“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佛教徒曾分头发起组织各种事业,如李证纲、欧阳竟无等人发起组织佛教会,佛教会上并无中国或某省等范围,曾拟有章程,主张政教分离,呈请总统承认,得到总统表示赞同的复函。同时、谢无量亦发起组织佛教大同会。”李证刚即是李翊灼,与欧阳竞无同为江西宜黄老乡,曾在支那内学院随欧阳学习佛学。他和欧阳竟无组织的佛教会,是一个居士组织,主要以金陵刻经处的居士为主。欧阳竟无看不起出家人,曾经说过:“中国内地,僧尼约略总在百万之数,其能知大法、办悲智、堪住持、称比丘不愧者,诚寡若晨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