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道教 ,
作者: 钟玉英著
出 版 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46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144162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跨世代存在的、对一般社会成员有着重大影响的文化资源,要真正理解宗教就必须将其放到社会系统中加以分析。而一个社会中的资源和权力分配从来就是不均等的,社会分层乃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变量之一。研究道教与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不仅有助于探求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对道教的影响和制约,也有助于透视道教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过程的形塑和整合。本研究旨在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利用汉末魏晋南北朝社会发展与道教发展的历史材料和经典文献,梳理道教与社会分层的互动事实,透视二者的互动关系。
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介绍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等。第二部分即第一章,论证指出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分层受官、爵、门第影响分为两个阶级三个等级七个阶层。第三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从微观角度分别对源自社会上等、中等、下等的道教信徒的信仰特点及其对道教发展的作用做了描述和讨论。第四部分包括第五、六章,是将社会分层与道教分别视作两个复杂系统,从宏观角度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指出,社会分层对道教的影响就是社会生活条件对思想、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基础性作用,是现实社会秩序对道教的制约和影响;道教对社会分层的反作用,即反映为文化资源、思想武器及其发动的组织行为对现实社会秩序、资源分配规则的巩固或干预。
目录
内容摘要
导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宗教与社会分层、道教与社会分层前期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
四、创新和不足
上篇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分层
第一章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分层
第一节社会分层的理论范式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与“社会分层”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门品秩序——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分层
一、影响分层的重要因素
二、已有研究对汉末魏晋南北朝社会分层的分析
三、改良型的汉末魏晋南北朝社会分层结构
四、主要的阶级阶层矛盾
本章结论
中篇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的微观研究
第二章制度化推行者——上层的道教信仰及其特点
第一节皇室的道教信仰及其主要特点
一、皇室中信道人物利用道教治身的表现
二、皇室利用道教治世的表现
三、皇室道教信徒对道教组织化的推动
第二节高层士族的道教信仰及其主要特点
一、撰经行为较突出
二、创设道团,改革道教组织
三、追求个人成仙和社会改良
本章结论
第三章开创者——中层的道教信仰及其特点
第一节源自中层的道教信徒
第二节中层道教信仰的主要特点
一、道教信仰行为上的特点
二、利用道教治身、治世的特点
三、对道教发展的作用
本章结论
第四章追随者——下层的道教信仰及其特点
第一节下层道教信徒的信仰行为特点
第二节利用道教治身治世方面的特点
……
下篇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的宏观研究
第五章阶层生活方式的道教化:社会分层对道教的影响
第六章消减差异与独立性成长:道教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分层
第一章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分层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范式
一、“社会分层”理论
“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中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①简言之,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社会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社会分层是“人们用以认识和剖析社会宏观构成的重要手段”④。
这个定义揭示了两点:①社会成员分属高低不同的层级,这是一种社会事实;②社会不平等是造成这种社会事实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