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斋随笔(十力丛书)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近代哲学/当代哲学,
作者: 熊十力 著
出 版 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版次: 1页数: 18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678703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存斋随笔?诸葛公曰“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云云,余平生以此自勖,名吾坐卧之室曰存斋:随笔者何?平居观物返己,有时兴怀,则信手写出,初无预立之题目;写来不论长言与简说,而都无体系、无组织。随时随机所写,或不甚爱惜而毁去;或偶尔觉得颇有意思,甚至对于学术思想之研究不无可供参考处,于是汇集而名之曰《存斋随笔》。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白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本书是他的最后一部著作,作者以随笔为名,写来不论长言与简说,都无体系、无组织,随时随机而写。该书以新唯识论重释十二缘生,对于今日佛学思想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熊十力,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原名继智、升恒,字子真,晚年称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曾参加武昌起义和护法运动。1920年入南京支那内学院研究佛学。1922年至五十年代末到北京大学任教,抗战期间曾在四川复性书院讲学,晚年定居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出入佛道,取精用弘,而要归于儒,秉“中体西用”模式对佛教唯识论加以改造,创发以“恒转”为本体的哲学体系。重要著作有《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十力论学语要》、《佛家名相通释》、《原儒》等。
目录
序:读熊十力札记
题记
自序
存斋随笔卷一
略释十二缘生
书摘插图
存斋随笔卷一
略释十二缘生
释迦氏倡导出世法,盖未认识生命之本性,而以迷阉势力当作生命。释迦没后,其徒分派争鸣。自小乘以至大乘,虽各有所持,至于以一切众生要因烦恼而得有身,终不因身有烦恼,见《涅槃经》卷四十,第四页。烦恼即惑之别名。凡人于事理有不了解时,便谓之惑,则此惑字只是空泛的名词。今此云惑者,则特指一种黑阔的势力叫作惑,不是空泛名词也。烦,扰也。恼,乱也。惑是扰乱性,故亦名烦恼。学者试细玩“因烦恼而得有身”云云,则是以烦恼为众生的生命,说得明明白白。佛家大小众部,部,犹宗派也。用唐贤译名。一致承传释迦本旨,未有变易。十二缘生,始于迷阎势力之论,由小传大,大亦同遵。大者,大乘。小者,小乘。而《涅巢》为两大共宗之经,大乘分空有二宗,故云两大。其以身所从生,本于烦恼,则与十二缘生论之大旨,果何所异乎?总之,佛家视生命为迷闇,为如幻如化。通玩其一切经论,无不如此。今日学术发展,门类綦繁。哲学家有暇治佛籍者,或不必甚多。佛家生命论实以《杂阿含》十二缘生论为根本,所谓《大空法经》是也。大者,赞美之词。空者,空无。佛之立教,欲人对于宇宙人生,一切都作空观。若不能观空,而执之为实,将如蚕作茧自缚耳。此处法字,谓佛之教义。经者,佛说缘生义,弟子记录成书,而尊之日经。经,常也,以其为不可易之道也。说古义,如以简单之辞总括,读者难获通深之解。通者,通达。深者,深入。且十二支,向无善疏。疏者,注疏。今且引《杂阿含》文,疏明于后。学者将由此而可识佛法之大略,庶几得失易辨矣。今当引释十二缘生。引者,引用《杂阿含》佛说十二缘生之文也。释者,余随文而为注释也。十二缘生者,《杂阿含经》言,“云何为《大空法经》,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云云。释迦首以缘生义说明万物都无自体。无自体故,即是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