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帝国——长期影响中国发展的历史问题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通史,
作者: 童中心著
出 版 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47印刷时间: 2001-10-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105587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如副标题所指,是要考察“长期影响中国发展的历史问题”,即考察那些历史上就存在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的问题。既然是考察这类长期性问题,就要涉及历史,涉及数千年的中国历史。
我们的视野将统摄自商朝至清末的历史,但又不是叙述历史,而是从复杂的历史中清理出问题,考察这些问题在各时代的共同性,然后进一步追寻它们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从而判断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例如,我们考察历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时,特别注意它们与历史统一性的关系,具不具有各时代的共同性特征,如果具有共同性特征,那么中国历史的统一个性是什么?如果它们不具有共同性特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中我们将寻找中国历史的品性或个性以及由历史品性或个性决定着的中国的前景。
为了这样的目的,我们首先从中国历史形成与发展的地理条件这个在历史中具有长时期不变性的重要因素入手,采取“还原历史”的方法来考察中国的地理生存环境对于中国历史品质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目录
问题
导言
第一章 水系与社会
社会发展沿水系演变
水系与秩序
历史的枢轴
黄河的兴衰
地理大转移及其后果
文明的新空间
文明衰亡的原因
西方冲击透视
第二章 秩序中心与南北差异
帝国的秩序中心
中原政治与民族心理
历代国都与南北局势
南北差异
南北分治
南北历史的地理背景
对于历史分期的新看法
第三章 王朝周期性更迭
帝国多发症
历史的节奏
统一王朝与兴衰周期
农民起义及其分布地域
人口、土地、帝国秩序
秩序周期与历史
第四章 农业结构与社会动乱
农业地理与历史
中国农业的三种形态
密集农业与帝国秩序
小麦与帝国
水稻对历史的影响
唐朝盛世与宋朝危机
山区农业与社会动乱
第五章 地理社会集权政治
地理形态与社会
区域社会与历史
地理环境与集权政治
统一秩序中的地方势力
帝国的基础——县
第六章 游牧民族与儒家世界
游牧民族
儒家世界
西藏与儒家世界
新疆与儒家世界
蒙古与儒家世界
满洲与儒家世界
人口迁徙与文化冲突
第七章 大国综合症
统一秩序的成本
中国财政地理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水系与社会
中国社会的情势,常常可以从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看出来:黄河与长江从西向东流,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汇合了丰富的支流,无数的支流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河流的网络连接着无数人工开凿的灌溉渠道,灌溉渠道把水输送到农田里灌溉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
无数的农田,环抱着无数的村庄。一些村庄比较集中的地方形成乡镇,一些交通联系比较集中的地方发展起城市。小城市联系着中等城市和大城市,形成一个从城市深入到乡村的水系社会。如果把黄河与长江想象成两棵大树,把大树拔起,几乎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乡村等组成单元都将悬挂在两棵“大树”发达的根系上。
这是一个以水系为纽带,在数千年间依赖于水系发育起来的社会,河流的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联系着身体的器官一样,为这个社会输送着养料:每年,黄河与长江可输送到土地里去的水量直接影响着粮食的产量,粮食产量决定着中国人的生计,供养着五分之四左右的人口。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很多伟大的品质,就在这种水系与社会生存的关系中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