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日)渡辺信一郎| 著,徐冲 译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2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6241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对比于源自欧洲的概念“国家”、“帝国”等,作者择取中国古代所特有的词语“天下”作为关键概念,从“天下”的意识形态结构、“天下”的领域结构、天下观念与中国古典国制的成立以及与王权所在地都城相关的宫阙制度、祭天仪礼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描摹出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天下型国家”的历史样态。同时也讨论了古代日本引入天下观念的过程及其特色。本书出版后,在日本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日本古代史研究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反响,对于青年研究者影响尤大。
目录
自序
序说 天下与王朝之名
第一节 天下之名
1.“有天下之号”
2.围绕“有天下之号”的论争
3.“天子以天下为家”
第二节 围绕天下的学说史
第一章 天下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唐代中国与日本律令制国家的比较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唐代中国的天下
1.《通典》卷一七一《州郡典序》所见天下的结构
2.作为实际支配领域的天下
3.生民论——天子权力委任论与以支配为目的的公共性论
第二节 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天下”
结语
第二章 天下的领域结构——以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经学上的天下观念——扩张的天下观
1.《礼记王制篇》的天下——方三千里的九州=中国
2.《禹贡》五服的经今文学说——方五千里=九州说
3.《周礼》九服九畿说——方万里=九州+蕃国(四海)说
4.《禹贡》五服的经古文学说——方万里=九州+四海说
第二节 战国秦汉时期国家领域的扩张与天下型国家
1.战国秦汉时期国家领域的扩张
2.王充的天下=方万里与天下型国家
第三节 天下的外部世界——两种世界观念的形成
1.经古文学的世界观念
2.源自经今文学的世界观念
结语——中国古典世界观的形成
第三章 天下观念与中国古典国制的成立
前言
第一节 天下观念的成立
1.天下观念
2.天下观念的成立过程
3.天下观念中社会统合的具体动因
第二节 中国的古典国制——以祭天仪礼为中心的礼法之成立
1.中国古典国制的整备过程
2.中国古典国制的成立
结语
第四章 宫阙与园林——三~六世纪中国皇帝权力的空间结构
前言
第一节 皇帝权力与天下的结构
第二节 宫城的空间构成与阙门
1.六朝太极宫型宫城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2.宫城正门及其诸装置
第三节 华林园与皇帝审判
结语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郊祀——以南郊祭天仪礼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中国古代王权的二重性——天子与皇帝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祭天仪礼
1.环绕都城的祭祀体系
2.唐代圜丘的结构——中国传统世界观的凝缩
第三节 中国古代王权的正统性与祭天仪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附录 东京与京都之外——渡迈信一郎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一、前言
二、小经营生产方式
(一)所谓“小经营生产方式”
(二)阡陌制与分田农民
(三)富豪阶层与大土地所有
三、社会分工与专制国家的社会整合
(一)社会的组成型态——四民分工论
(二)专制国家及其社会整合
(三)专制国家政治结构以及意识型态领域的变化
四、议政、礼仪与帝国的政治空间
(一)专制国家的议政形式与空间变化
(二)专制国家的礼仪秩序
(三)贡纳制下的帝国结构
五、他山之石
(一)马克思史学的批判与继承
(二)对京都论点的继承与改造
六、结束语
译者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天下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唐代中国与日本律令制国家的比较为中心
前言
迄今为止,在世界历史中经历兴衰的各个社会与民族,在完成其各自所特有的政治统合后,都会以与各自的社会性、经济性、文化性基础相应的形式为这种统合形式命名。例如古希腊的城邦(polis)、突厥的伊利、蒙古的兀鲁思(ulus)、日本的国(夕二)等。这些相当于今日之国家的称呼,在前近代中国当然也有若干存在。“国家”这一汉语词语自身即为其例。但是,国家这一汉语词语,在古代是意指皇帝个人或者首都的称呼,似与今天所谓的国家含义不同。
在中国的前近代社会,与今日之国家意义相当的汉语词语,还有天下一词。从战国时代起,天下就已经在确定的意义上被使用了,此后直到清末,都是作为从空间结构方面最为概括性地定义旧中国政治社会的称呼而出现的。
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天下也作为国家的称呼而被频繁使用。与几乎看不到用例的朝鲜古代社会相比,这是非常特别的现象,其与中国的用法也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明确天下观念的含义,在思考东亚古代社会的国家样态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