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企业伦理

分类: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陈雷 著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279000版次: 1页数: 235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80622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梳理了企业伦理学的发展历史、理论基础及其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特定时期内带有焦点性的企业伦理问题提出了粗浅的见解和看法。这些所谓的“焦点性”企业伦理问题主要有:企业的伦理需要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家的道德素养问题;企业制度、组织与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伦理比较问题;民族文化与企业伦理的关联性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伦理建设问题,等等。从理论准备来说,本书在
研究过程中突出了“权利论”的基础性地位,在研究方法上,则突出运用了权利相关者分析法。
作者简介
陈雷,男,1963年6月生,祖籍江苏省泗阳县。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曾在《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普门学报》(台湾)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著有《契嵩佛学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企业伦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第三节 若干重要概念的诠释
第二章 企业伦理学:历史、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企业伦理学简史
第二节 企业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企业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企业伦理需要论
第一节 “企业非道德性神话”及其破灭
第二节 中外学者的“企业伦理需要论”
第三节 企业的经济性、社会性与企业伦理需要——兼从“权利论”的视角看
第四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其演变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争论与实践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限度
第五章 企业家的道德素养
第一节 企业家必须具备道德素养
第二节 企业家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
第三节 企业家道德素养形成的途径
第六章 企业制度、组织与决策中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企业制度中的伦理问题
第二节 企业组织中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企业决策中的伦理问题
第七章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伦理及其比较
第一节 国有企业及其伦理
第二节 民营企业及其伦理
第三节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伦理比较——以沿海某省企业为例
第八章 文化与企业伦理
第一节 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跨文化的研究发现
第二节 民族文化与企业伦理
第三节 民族文化视域中的美日中企业伦理比较——以处理群己关系的价值观为中心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视域中的企业伦理建设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伦理的挑战
第二节 企业伦理主体性:缺乏和构建
第三节 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规范体系的若于建议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企业伦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书在研究企业伦理的过程中,大体上坚持了如下一些基本的思路:
其一,彰显了“问题”意识。
全方位地谈论企业伦理问题,全面地构建企业伦理学体系,不是本书的主旨。本书只是想针对特定时期带有焦点性的企业伦理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和看法。
本书所涉及的“焦点性”企业伦理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主要有:企业伦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问题;企业的伦理需要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家的道德素养问题;企业制度、组织与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伦理比较问题;民族文化与企业伦理的关联性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伦理建设问题,等等。当然,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就是“焦点性”问题,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二,基于企业的基本规定性来研究企业伦理。
企业是企业伦理行为的主体,基于“企业的性质”来研究企业伦理,显得尤为必要。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学派对于“企业的性质”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单就经济学而言,新古典经济学只把企业看做一个生产函数,而没有对企业的组织、决策、能力等进行研究,因而被视为没有企业理论的经济学体系,而新制度经济学、新奥地利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企业能力理论等经济学学派则不断地关注和解析企业这一“黑箱”,从而形成了相应的企业理论。企业伦理研究要关注这些差异,要确立自己的“企业性质观”,并以此作为企业伦理研究的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