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陆小华 著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4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218408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地生存?信息化时代的生存策略就在于善于运用信息驱动,善于运用传媒,而其关键在于思维方式。《新媒体观》从方法论层面系统分析了传媒运行的六大核心问题,形成信息观、舆论观、新闻观、媒体观、运作观、策略观六章。《新媒体观》采用理论阐述、方法讨论和案例解剖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力求体现系统性、思想性、前瞻性,从而帮助人们从战略高度认识传媒、运用传媒。
相信传媒专业的师生和研究者、管理和运用传媒的从业者,以及关注传媒的广大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多种层面的启迪。
作者简介
陆小华,传媒研究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连续担任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经济学课题、新闻学课题,曾承担完成多项中宣部重大调研课题。
2000年以来主要成果有经济学专著《西部对策--抑制返贫与中西部发展》,新闻学专著《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再造传媒--传统媒体系统整合方略》、《激活传媒--传媒竞争力发掘与执行策略》。还编、译有《全能记者必备》、《重大报道对策》等。
目录
第一章 信息观:运用信息驱动力
第一节 信息价值:从原生状态到基本资源
一、信息是什么:不同眼光中的不同价值
二、信息实质是什么:价值挖掘与力量发现
三、信息究竟是什么:生命还依赖于信息交换
第二节 信息力量:从随机利用到博弈要素
一、信息博弈: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式
二、力量发现:一种不自觉与自觉相结合的过程
三、案例观察:信息环境与司法权运行
第三节 信息环境:从区域传播到全球流动
一、信息环境的变化特征
二、新信息环境对传媒运作的影响
第四节 信息消费:从接受选择到选择接受
一、回到消费还是从消费开始
二、信息消费方式变化的四个特征
三、信息消费地点与选择权的变迁
第二章 舆论观:掌握第一解释权
第一节 舆论意识:从应对因素到基本资源
一、原生舆论与舆论力量
二、舆论意识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舆论活动:从情境感染到深层渗透
一、事实与先机:舆论影响最大化的基础
二、感染与渗透:舆论影响的深层递进
第三节 舆论引导:从强力介入到顺势而为
一、舆论引导能力的基础
二、取势而为:舆论干预的新思维
第四节 舆论力量:从生于共鸣到蕴于解释
一、生于共鸣:舆论的力量首先在于整合意愿与情绪
二、蕴于解释:舆论的力量更在于精当解释阐发意义
三、强于传播:舆论的力量还在于有效运用新传播手段
第三章 新闻观:丰富新闻价值取向
第一节 :基本内核:认识新闻观的本质属性
一、什么是新闻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核
第二节 :有机联系:新闻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关系
一、历史地位
二、现实关系
第三节 价值取向:新闻观的丰富时代内涵
……
第四节 体现方法:实践新闻观的重要课题
第四章 媒体观:移动化中变革融合
第五章 运作观:传媒运作的核心问题
第六章 策略观:从战略层面运用传媒
参考文南
后记 思想的天空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信息观:运用信息驱动力
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什么样的判断?
从哪个基点切入做出判断,做出什么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决策选择。不管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我们所处外部环境做过什么样的描述,对从事传媒工作,或希望借用、利用传媒力量的人们来说,还是要基于传媒运作的特点和规律,对我们所处外部环境做体现时代要求的判断和描述。这对于履行使命、赢得竞争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更为准确地抓住所处时代特征与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其切入点应该是信息,也只能从信息开始。诺贝尔经济学奖十多年来多次颁给了信息经济学研究成果,就是一种重要象征。它象征着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在历史进程与人类活动中的特殊位置与作用。
人们普遍认同人类社会已经进人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信息革命,产生了海量信息流和知识群。信息成为人类生产的新原料与新产品,人们对自然状态下的原生信息进行多种选择和结构化处理,进行多重分析和再加工,从而产生更具价值的信息产品。在这样的信息产品中,更具冲击力与影响力的,是选择后形成的信息组合和信息流,其对人们思维和行动的影响,是以往离散状态下的原生信息难以比拟的。
政治学上有一种著名的观点:所有的权力垄断最后都是一种信息的垄断。这个观点,实际上从另一侧面表述出一种判断,即权力的内核之一是对信息的占有。在信息时代,认识信息,就发现了力量;占有信息,就拥有了权力;整合信息,就增强了能力;传播信息,就施展了力量;形成信息流,就形成了更强的支配力。
在信息时代,所谓强者,在于状况于运用信息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