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分析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张明军等著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43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11728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均以新质的形态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起航,加之全球化的冲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波澜壮阔、势如破竹推进的同时,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也以坚实的步伐渐进地走向深入。在这种改革强劲合力的推动下,中国在政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各要素的分析,力图探究其运作的基本机制,认识并总结这一变迁的内在规律,以解答政治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作者简介
张明军,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党与政治。主要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冶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行政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专家指导团首批专家。
目录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一、政治合法性及合法性资源的涵义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特征与资源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资源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历时性考察
(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四、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隐患与重构
(一)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隐患
(二)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构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分析
一、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形式及其形成
(一)理论上的政治权力结构
(二)实践中的政治权力结构
二、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特征
(一)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性
(二)政治权力的非制衡性
(三)政治权力的“一头多元”性
三、当代中国政治权力运行机制
(一)领导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横向互动机制
(二)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纵向互动机制
(三)当代中国政治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
(四)当代中国政治权力运行机制的特征
四、当代中国政治权力演变的趋势
(一)党政权力的再融合
(二)领导权对立法权领导的深化
(三)领导权与司法权的再分立
(四)领导权内部的分权与监督制约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分析
一、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建构的基础
(一)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建构的理论基础
(二)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建构的国情基础
(三)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建构的国际条件
二、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体系、特征与功能
(一)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体系
(二)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特征
(三)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功能
三、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问题与完善路径
(一)当代中国政治监督所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制约的路径选择
第四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分析
一、理论界的民主与民主化之争
(一)理论界关于民主的不同认识
(二)几种典型的民主与民主化观点
二、当代中国的民主模式与民主道路
(一)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形成
(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模式的探索
(三)当代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
……
第五章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分析
第六章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分析
第七章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分析
第八章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
第九章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分析
第十章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与社分政策分析
第十一章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分析
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变迁分析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历时性考察
(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
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主要以意识形态和领袖的个人魅力为来源。在执政的有效性方面,虽然中国共产党为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采取的措施失当,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经济发展遭到很大的破坏,其间虽有过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但由于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效果不大,也不能改变经济发展失衡、失序的总体状况。事实上,执政有效性方面的政绩平平一直在不断地侵蚀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这种情况反而越发加强了意识形态和领袖个人魅力合法性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义和地位,产生了过分倚重于意识形态和领袖个人魅力的不正常现象。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有效性方面的具体情况。
1956年中国共产党八大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并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欲以经济发展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基本思路。然而,随着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的主要领导人并没有对改造过程中的出现的冒进政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反思和检讨,反而在“不甘落后的民族心态,苦战三年五载、奋发图强、赶超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的促使下,这种对经济发展的渴望却呈现出加速度攀升的态势。
事实上,毛泽东对恢复经济的兴趣较小,他更感兴趣的是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