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地平线丛书: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中国教育 ,
作者: 周勇 著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8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14197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当是中国文化或“国学”教育正受到广泛关注,本书独辟蹊径,回到昔日的无锡小学堂、苏州中学和东南大学等江南名校,深入考察钱穆,吕思勉、吴宓、柳诒徵等国学大师的行踪,揭示他们曾以何等赤诚的教育情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教学,不仅生动再现了昔日江南名校非凡的学校文化与中国文化教育成就,而且细致刻画了诸多国学大师的学术薪火、教育智慧与伟岸人格。
作者简介
周勇,青年学者,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学术教育史、中国名校与名师研究,文章散见于《读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研究》等报刊,著有《教育空间中的话语冲突与悲剧——中国十一世纪的经验》、《大师的教书生活》、《跟孔子学当老师》等,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涉及“一九一。年代的学生”、“现代大学的文科教育”、“中国古典的诗书之教”等。
目录
第1章 中国文化教育:以江南名校为考察对象
第1节走向过去的中国文化教育
第2节被忽视的江南名校及其学术意义
第3节带一些国学教育往事去江南名校
第2章清末民初无锡小学堂的中国文化气象
第1节小学堂的兴起与无锡的文化底蕴
第2节小学堂先生们的中国文化教学生活
第3章 民国时期苏州中学的国学研究与教学
第1节学界名流与苏州中学的国学实力
第2节首席国文教师钱穆的国学课
第3节史学大师吕思勉的教学遗产
第4章东南大学“学衡派”的国学教育战役
第1节胡适、梅光迪与吴宓的雄心壮志
第2节 “学衡派”的形成及其盟友与行动
第3节吴宓与寂寞的人文主义国学教育
附录 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以《论语》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中国文化教育:以江南名校为考察对象
自西方文化涌人现代中国,中国文化的本体地位逐渐动摇以来,中国学校及学界一直可以找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中国文化的“情感”。倘若追溯根源,与中国文化教育相关的各种思考与行动最终似乎皆可以归结到这两种“情感”上。
一种是“怨恨”,以为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在现代历史进程中遭遇的危机与灾难均是由中国本土文化造成,进而对中国文化实施批判与革除;另一种则是“热爱”,将中国文化看成是民族、国家及个人赖以立足于世的精神支柱,甚至认为,倘若没有中国文化作为内在支撑,民族、国家以及人生即使照样可以体面地存在于世,也不“可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