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理论,

作者: 杨琪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350000版次: 1页数: 448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106189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 本书根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琪教授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所作讲座整理润色而成。

● 本书特点:以故事说艺术家,以艺术家说艺术品,娓娓道来,图文并茂。通过一本书让你学会艺术欣赏,一本书让你了解中国美术史。

内容简介

继“西方美术欣赏”之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琪教授应邀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开讲“中国美术欣赏”系列节目。本书即是在电视讲座的基础上整理润色而成。

杨琪教授选取十六个专题,和我们一起步入了精彩纷呈的中国艺术殿堂。在书中,我们将欣赏到唐伯虎、徐文长、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大画家的绘画艺术,分享他们充满曲折的人生故事,同时,我们还将感受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内涵,领略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精美朴拙的民间年画的迷人魅力……

本书图文并茂,趣味盎然,一册在手,风光无限。

作者简介

杨琪,1935年生,山东即墨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已退休)。近年出版的著作有:《艺术学概论》《艺术理论基础》《美术欣赏》等。上世纪末还参与几本哲学著作的编写,有《唯物论的命运》《哲学范畴史》《艺术与哲学》等。发表哲学、美学、艺术学论文数十篇。

1998—2002年,被聘为中央电视台《世界文化广场》栏目艺术顾问。2005年至今,应邀担任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主讲人,播出“西方美术欣赏”、“中国美术欣赏”系列节目数十集。2006年获《名师讲坛》最佳贡献奖。

目录

序(刘爱勤)

导语 怎样欣赏中国绘画

第一讲 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

第二讲 人间谁不逐炎凉

——说一个真实的唐伯虎

第三讲 笔底明珠无处卖

——徐渭的故事

第四讲 墨点无多泪点多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赏析

第五讲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绘画艺术赏析

第六讲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绘画艺术赏析

第七讲 国色天香绝世姿

——吴昌硕绘画艺术赏析

第八讲 铲尽崎岖大道平

——徐悲鸿绘画艺术赏析

第九讲 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绘画艺术赏析

第十讲 塘里无鱼虾自奇

——齐白石绘画艺术赏析

第十一讲 四大文明聚集点

——敦煌艺术赏析之一

第十二讲 洞窟中的立体佛像

——敦煌艺术赏析之二

第十三讲 佛传故事画

——敦煌艺术赏析之三

第十四讲 本生和经变故事画

——敦煌艺术赏析之四

第十五讲 门神门神骑红马

——年画赏析之一

第十六讲 辟邪祈福过新年

——年画赏析之二

后 记

书摘插图

"一 既不媚俗又不欺世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假如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描述,齐白石是怎样一位艺术家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知道齐白石大师的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他还有一段话,可以作为这段名言的注脚:“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

也就是说,齐白石主张,对于客观对象,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

为什么不能画得太像?因为太像就是媚俗,就显“匠气”。画匠作画,追求形似,把酷似摆在第一位。画家作画,则把表现情感摆在第一位。如果仅仅就是酷似,没有情感的表达,只有艺术欣赏水平不高的人才会说,画得真好,就跟真的一样!这就叫媚俗,就叫匠气。

为什么又不能画得太不像?为什么太不像就是欺世?

第一,不能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因为艺术有认识作用,本来是红的,你画成绿的;本来是方的,你画成圆的,画得太不像,人们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也以为那个东西是绿的,是圆的。这不是欺世吗?

第二,不能很好地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所表现的事物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事物与情感之间有稳定的联系。比如松树,往往用来表达祝愿长寿的情感。假如你画得完全不像松树,别人看成是昙花,那就不能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这不是欺世吗?

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既似,又不似。

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既反对媚俗,又反对欺世。

所以,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齐白石,那我就说:齐白石是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怎样证明这个判断?

大家知道,齐白石画虾最负盛名,我们就用他画虾的过程来说明。

齐白石画虾的过程非常奇怪,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是越来越不像的过程;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却又是越来越像的过程。

齐白石少年时生活在农村,经常在小溪里看虾、钓虾。晚年,他曾画《儿时钓虾图》,题诗道:

五十年前作小娃,

棉花为饵钓芦虾。

今朝画此头全白,

记得菖蒲是此花。

诗后自注:“余少时尝以棉花为饵钓大虾,虾足钳其饵,钓丝起,虾随钓丝起出水,钳犹不解。只顾一食,忘其登岸矣。”

少年时代的生活,使齐白石热爱农村,喜欢表现农村,对他一生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齐白石画虾,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摹古时期。

齐白石在60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古,如学习八大山人等。

我们看看齐白石早期画的墨虾:

1910年,齐白石47岁时画的《水仙游虾》。

1920年,齐白石57岁时画的《水草•虾》。

应当说,57岁时画的虾与47岁时画的虾,没有实质的变化。其特点是:

1,身体色泽基本一致。

2,虾腿有许多对。

3,虾头与虾身、虾身每节之间,紧密相连。

4,虾眼与虾头相平。

5,虾身有六节。

6,单只虾,没有群虾。

7,虾身是直的,没有动感。

第二个时期:写生时期。

齐白石62岁时,也就是平常人退休的年龄,决定改造虾。怎样改造?写生。

他在画案上放一盆活虾,也在院中的小池里养虾。他每日观察虾的形状、在水中游动的姿态,有时用笔杆去触动它,看它怎样跳跃。他甚至把虾从水里拿出来,数一数有几条腿(齐白石观察动物非常仔细,比如,他会注意螳螂的翅膀上有几条斜线)。

他开始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比如虾有十对腿,他就画了十对腿。

我们看看这时齐白石画的虾:

《虾图》、《蒲虾图》、《水草游虾》。

应当说,这时画的虾,已经大有变化。这时虾的特征是:

1,由单只虾变为群虾。

2,某些虾的身体弯曲,产生了动态,似在前游,好像是一只活虾。

3,虾有浓淡的区别。

4,虾身仍然为六节。

5,虾头与虾身似断似连,但是,虾身的每节之间仍然紧密相连。

6,虾腿为十对。

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他并不满足,还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

第三个时期,对虾的第一次改造。

经过了长达三四年的思考,齐白石66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重大的改动。我们先看作品:《山溪群虾图》、《群虾图》。

这时对虾的改进,约略有:

1,不但虾头与虾身似断若连,而且,虾身的每一节之间似断若连,虾身有了透明感。

2,虾身的中部拱起,虾好像在向前跃动,有了精神。

3,虾的长臂钳分出三节,最前端一节粗壮,虾变得很有力量。

4,虾腿由十对减为八对,突出了主要部分,虾显得更透明、更活。

5,虾身由六节改为五节。

经过这些改动,虾的形象又为之一变,但是,齐白石仍不满意。

第四个时期,对虾的第二次改造。

又经过了两三年的思考,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

如《虾蟹图》、《山溪虾戏图》。

又如《虾图》。这幅图看得十分清楚,对虾的改动大约是:

1,虾头与虾身,本来都是淡墨,齐白石在淡墨上加上了重重的一点浓墨。他认为,画虾多年,这一笔是最成功的艺术创造。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虾头前端的坚硬感,而且表明了白虾的躯干透明。

2,虾的眼睛,以前与虾头平行,画的时候只是两个小圆点,现在,由于虾头变黑,虾眼改画成两横笔。据齐白石说,虾在水中游动时虾眼外横。

3,虾后腿由八对改为六对。虾更精神了。

这时的虾,还有改善的余地。

第五个时期,对虾改造的完成。

1934年,齐白石71岁,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虾的后腿由六对变为五对。他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

如《瀑布游虾图》。

以后,齐白石一直活到90多岁,但是,他画的虾没有实质的变化。我们看看作品:

1935年,齐白石72岁,画《虾图》。

1944年,齐白石自称83岁,画《游虾》,这幅作品可以看作白石老人虾的代表作。

1954年,齐白石自称93岁,画《虾图》。

这时,齐白石画的虾,可谓炉火纯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齐白石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艺术创造?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不懈的努力。齐白石画虾,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数十年不懈的努力。他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又说:“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第二,不懈的坚持。齐白石的作品,虽然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但也有人横加批评。齐白石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说些什么。他说:“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低。”他又说:“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第三,不懈的超越。超越有几种,首先是超越古人。齐白石非常佩服八大山人,认真学习八大山人,但他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甘心做八大山人的走狗。相反,在画虾上,他超越了八大山人。

其次,超越同时代的艺术家。

最后,是超越自己。这是最困难的一次超越,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次超越。然而,齐白石做到了。齐白石画虾数十年,经过不断地超越自己,才有了如此卓越的创造。

关于齐白石画虾,还有一个故事:

大家知道,齐白石画的虾,虾身是五节。诗人阮章竞有一次赴宴吃虾,他认真地数了虾节,是六节。阮章竞不但查了真虾,而且查了《大百科全书》,都说是六节。最后,诗人说,权威也会出错啊!后来,阮章竞记述了这件事。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齐白石的观察没有任何错误,他这样处理,其实有深层次的考虑,正像虾腿减少一样。

另一个故事更能看出艺术大师与画匠的区别。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以此为题,请齐白石作画。诗是明白晓畅的,但是,要用绘画表现出来,就非常困难。十里的巨大空间,蛙声的听觉感受,绘画怎样表现?

大师毕竟是大师。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十分简单,一条小溪蜿蜒而来,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泻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似。高山小溪让人想到了山泉,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蝌蚪将变成青蛙,耳边似有蛙鸣。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这幅作品好极了,妙处就在似与不似之间。同时也再次证明,齐白石是一位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伟大的艺术家。

我总是认为,艺术作品就像谜语,画面是谜面,主题是谜底。谜面与谜底是什么关系?艺术家总是要把谜底隐蔽起来,让欣赏者去猜。如果谜面与谜底直接吻合,猜谜者不费任何脑筋就能猜到,他会感到索然寡味。如果谜面与谜底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猜谜者无论如何也猜不到,他依然体会不到猜谜的乐趣。谜面与谜底,应当是怎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呢?似与不似之间。因为似,所以,猜谜者可以猜到。因为不似,猜谜者必须动脑筋才能猜到。这样,猜谜者才能获得猜谜的乐趣。艺术欣赏者也是这样获得艺术欣赏的乐趣。

二 齐白石的生平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有人说,湖南湘潭出过三条龙,而且这三条龙都与石头有关。第一条龙是毛泽东,他的乳名叫石三。第二条龙是彭德怀,他的号叫石穿。第三条龙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

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他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我们至今还可以看到齐白石的雕花作品。

齐白石所雕花鸟、山水、人物,得力于《芥子园画谱》。齐白石年轻时,曾经在一户富有藏书的人家做木工。他白天做工,晚上就利用闲暇时间读书。他发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就借来临摹,这就是齐白石艺术道路的起步。齐白石27岁(与凡高同岁)时,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

40岁以后,齐白石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55岁以后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

齐白石一生,虽然耀眼的事情很多,但最值得注意的有两件:

第一件,衰年变法。齐白石57岁定居北京,那时的北京城,大师云集。齐白石的画,定价虽然不到别人的一半,依旧无人问津;他的木匠出身,更为人轻视。齐白石不知道以后的路应当怎样走下去。这时,他得到了陈师曾的帮助。

陈师曾是吴昌硕的弟子,他劝齐白石改变画风,向吴昌硕学习。于是,齐白石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实行衰年变法。他写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齐白石最初的绘画作品是徐渭、八大山人那种孤寂、冷峻的风格。齐白石喜爱这样风格,因为他像八大山人、徐渭一样,为社会所不容,在他们的心头,都郁积着同样的情感。

如《荷花》、《大涤子作画图》、《巨石鸟鱼屏》,这些作品都有八大山人、徐渭的风格。

所谓“衰年变法”,就是齐白石把自己原来的艺术风格融入吴昌硕的艺术风格。人们称“南吴北齐”。

我们看看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风格:《秋荷》、《双寿图》、《芙蓉》、《读书出富贵》。

第二件,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日寇和汉奸慕齐白石之名,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

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

1940年,齐白石又贴出告白:“中外官长要买齐白石的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又说:“画不卖于官家,窃恐不祥。告白。”

对于给日寇当说客的汉奸,齐白石又贴出告白:“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发,断难报答也。”又说:“与外人翻译者,恕不酬谢,求诸君莫介绍,吾亦苦难报答也。”

齐白石曾经在京华艺专任职,由于日寇入侵,他只得辞去职务。当时北京冬季取暖用煤,学校便叫齐白石去领煤。齐白石说:“无功不受禄,就是黄金也不要,何况是煤。”

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齐白石先生崇高的气节和精湛的艺术不仅得到中国人民、而且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齐白石获得的荣誉,可谓登峰造极:

第一,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第二,1956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国际和平奖金获得者。

第三,1963年,在诞辰100周年之际,齐白石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还有: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等。

三 齐白石花鸟作品欣赏

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

有人说,徐渭的墨葡萄,八大山人翻着白眼的鱼,郑板桥战天斗地的竹,徐悲鸿冲破黑暗的奔马,那些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义的作品,齐白石的作品里有什么?几只小虾,几朵红花,几片绿叶,几只小鸟,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没有什么思想,甚至没有什么情感,因而也没有什么意义。

1956年,在被授予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儿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作为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

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

齐白石的花鸟作品大约有:

第一,花卉草虫。齐白石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而虫是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妙夺天工,奇趣盎然。请看:

《工虫》。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以为那是藤萝。

《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

《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感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

《蝗虫》。那蝗虫翅膀上的纹络,都画得清清楚楚。齐白石具体数过蝗虫翅膀上究竟有多少条纹络。

《秋蛾》。那蛾,就像真的一样。

第二,蔬菜瓜果。所画题材,都是农村常见之物,表现了画家对农村、农民的深情厚意。齐白石长期生活在农村,他笔下的蔬果,不论摆在地上,还是放在篮里,总是那么鲜嫩、自然、亲切。如《丝瓜》、《葫芦图》。

又如《柴爬》。柴爬,是一种极普通的农具,不是松竹兰梅,不是名山大川,几乎没有人为柴爬作诗。但齐白石对幼时所用农具极有情感,他竟然为之题诗七律:

似爪不似龙与鹰,搜枯爬烂七钱轻。

(余小时买柴爬于东邻七齿者须钱七文)

入山不取丝毫碧,过草如梳鬓发青。

遍地松针衡岳路,半林枫叶麓山亭。

儿童相聚常嬉戏,并欲争骑竹马行。

第三,禽鸟动物。在齐白石笔下,象征富贵的动物,比如仙鹤、孔雀、鹿,是很少见的,而多是农村人们常见之物。除了鸟、鸭等来自八大山人的创造,更多的是齐白石自己的观察、创造。如:

《群鸡图》。浓淡相间,活泼生动,妙趣盎然,就好像农村所遇到的真情实景。

齐白石还有一些表现动物的作品,往往有着一定的寓意:

《鹰》。这是给毛泽东的画。

《愿世界都如此鸟》。画的是两只和平鸽。

四 齐白石人物作品欣赏

齐白石早年是从学习人物画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的。那时,他为人画肖像画,还画神仙画、仕女画。

肖像画:如《黎夫人像》。

神仙画:如《张果老》、《铁拐李》。

仕女画:如《黛玉葬花图》、《西施浣纱图》。

齐白石艺术成熟之后,人物画最大的变化是更具思想性,表现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一心向善的强烈情感。

齐白石人物画的题材大致有:

1,讽刺官僚。

齐白石出身农民,从来没有做过官,只受过官僚的欺辱,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常对官僚施以嘲讽。做官的,就像不倒翁一样,总不下台,齐白石就画了不倒翁来予以讽刺。请看:

戴着官帽,拿着纸扇,好像是官,但是,前额有个白色方块,实际只是戏台上的小丑。画上题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

通身何处有心肝。

以此嘲讽那些做官的,腹内空空,没有真才实学,但又善于拍马溜须,总也不倒。

2,讽刺财迷。

1927年5月,有个人找到齐白石,想请他画一幅画。

齐白石问:“画什么呢?”

客人说:“画发财图。”

齐白石说:“发财门路太多,不知画什么好。”

客人说:“你是画家,你想想,画什么好?”

齐白石说:“画一个财神,赵公元帅,如何?”

客人说:“不好。”

齐白石说:“要想发财,最好做官,画一个官服官印,如何?”

客人说:“不好。”

齐白石说:“要想发财,枪杀绑票,画刀枪绳索,怎么样?”

客人说:“不好。”

齐白石无奈,不知画什么好。客人说:“画一个算盘。”

齐白石说:“太好了。取人钱财,又不杀人、害人,仁也。”挥笔就画了一个算盘。

3,讽刺自高自大者。

如《自称》。老鼠爬上秤去称自己的重量。世上却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4,讽刺盗窃者。

如《桃猴图》。画上题词:“既偷走又回望,必有畏惧。倘是人血所生,必有道义廉耻。”

5,表现对下层民众的同情。请看:

《乞丐图》。对于乞丐,人们大都看不起,齐白石却相反,表现乞丐的另一个方面。画上题诗:

卧不席地,食不炊烟。

添个葫芦,便是神仙。

《渔翁图》。一个渔翁,无可奈何地看着空空的竹篮。画上题诗:

看着筠篮有所思,

湖干海涸欲何之。

不愁未有明朝酒,

窃恐空篮征税时。

齐白石还画过一幅《他日相呼》,以两只小鸡来表现人际关系:两只小鸡今天为了一条蚯蚓争得面红耳赤,明天它们又是伙伴。

齐白石还画过一些富有童趣的人物画。如《得财图》,画中是一个天真烂漫的爬柴儿童,“柴”与“财”谐音,所以叫“得财图”。

五 齐白石山水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40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正如他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的山水画,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可以经常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好像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其中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1926年胡佩衡画了一幅山水画,齐白石题诗道:“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好江山”。

如《惠风和畅》。远山近水,杨柳依依,书生在水边柳下,漫步吟咏。

又如《柳岸行吟图》。远处一轮红日,锦霞满天,船数只,帆几叶,正在水上航行。

齐白石是与徐悲鸿齐名的现代艺术家。我们前面讲过,徐悲鸿的突出贡献,第一是建立了现代美术教育的科学体系,第二是把西方的绘画技法融入国画。齐白石的突出贡献则是把国画推向新的高峰,他可以说是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区间信号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等学校教材)[1/1]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
药窗杂谈——与侗廔信摘录
郭松龄反奉见闻
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命运
契约史买地券研究
京剧剧目初探
康章合论(汪荣祖人物书系)
大戴礼记汇校集解 上下精
启功丛稿  艺论卷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