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研究

分类: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刘长江,靳桂云,孔昭宸编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7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2550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著作。系统介绍了考古遗址中植物种子和果实遗存的研究方法,包括采样、提取、鉴定、统计、数据分析和综合研究,重点是解决种子和果实遗存的鉴定问题。根据考古遗址植物遗存鉴定比对的需要,选择了147种(隶属49科,99属)现代种子、果实进行了原色照相、编制检索表,对其中重点的127种做了较为翔实的形态特征描述,并对该种植物产地、生境、经济意义及遗存记录等做了记载,选取了一部分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出土的植物种子、果实遗存照片计128幅。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物遗存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不同文化期先民的生计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初步总结和探讨。
本书可供考古学、植物学、历史地理学、农史学及博物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院校植物遗存教学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植物考古概论
第一节 植物考古定义
第二节 植物考古研究内容
第三节 中国植物考古的历史回顾
第二章 植物大遗存研究基本方法
第一节 植物大遗存及其分类
第二节 采样方法
第三节 浮选土样获得植物遗存
第四节 植物遗存样品的处理与鉴定
第五节 植物大遗存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第三章 植物种子和果实鉴定及环境分析
第一节 种子、果实遗存的鉴定方法
第二节 分种检索表
第三节 分种形态描述及环境分析
第四章 植物大遗存与中国史前农业和环境研究
第一节 植物大遗存与史前农业研究
第二节 植物大遗存与史前环境研究
种子、果实形态术语
参考文献
中文名索引
拉丁文名索引
英文名索引
原色现代种子、果实图版目录
种子、果实遗存(选编)图版目录
后记
原色现代种子、果实图版
种子、果实遗存(选编)图版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植物考古概论
第二节 植物考古研究内容
根据人与植物的关系,我们可以将植物考古研究的基本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与人类文化活动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如植物采集和栽培活动、炊煮活动、建筑活动等都能留下丰富的植物遗存,其中,食物遗存可以作为探讨古代农业起源与发展的直接证据,而燃料、建筑材料和工具等则是人类利用植物的遗留;二是与人类文化活动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主要是记录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气候背景的植物遗存。
植物考古研究中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考古学研究中的问题:对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的研究,对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对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研究。
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如同语言、服饰和艺术等一样,是人类文化的一个表现方式。与房址、灰坑、墓葬、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遗迹、遗物相同,古代食物遗存的特点、构成及变化规律是我们了解某一考古学文化,分析该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比较该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之间的异同等研究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来讲,人类的植物性食物结构主要取决于植物生长特定的环境、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文化传统,而对于远古时代的人类来说,生态环境对食物结构的影响是首位的,这一点从世界上不同地区首先栽培的植物种类的区别上有明显的反映。西亚地区古代居民最早栽培的是麦类作物,主要原因是那里是麦类作物野生祖本的盛产地,这与中国的北方较早栽培谷子、南方较早栽培水稻是同样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