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与禅宗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纪华传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41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254016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传世的佛教文献、早期禅宗的敦煌文献以及地方史志、寺志和碑刻等资料,对于菩提达摩碑文的诸本比较、撰述时代和历史价值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研究。 全书精选该方面的论文共20篇,具体内容涉及:菩提达摩碑文考释、明本的看话禅与工夫论、玄鉴与元代云南禅宗、李贽佛学思想初探、慈航法师与南洋佛教等。
目录
总序
菩提达摩碑文考释
马祖“即心即佛”说的思想渊源及禅法特色
明本的看话禅与工夫论
明本的禅净融合与禅教会通思想
少林寺禅学的源流发展与展望
玄鉴与元代云南禅宗
永觉元贤《鼓山志》及其文献价值
三论宗吉藏的二谛思想
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析
元初的崇教抑禅政策与江南禅宗
赵孟颊与中峰明本的佛学因缘
李贽佛学思想初探
略论清代净土信仰与普贤菩萨
20世纪以来的清代汉传佛教研究
慈航法师与南洋佛教
日本人元求法禅僧与幻住派
从生命的体验到哲学的探索——谈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与佛学
中国大乘佛教传统与人间佛教实践——以慈善事业为中心
人间佛教与全球伦理
佛教慈善事业与社会建设
书摘插图
菩提达摩碑文考释
一、前言
菩提达摩碑文署名为梁武帝撰述,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此碑陆续在河北磁县的二祖山元符寺、河南的少林寺和熊耳山等处被发现,这三块碑除个别字句有所差异之外,内容基本一致。达摩碑文文笔优美,思想精微,对达摩的禅法和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颂,对于达摩的去世以及埋葬之处等所记甚详,是一篇比较成熟的禅宗文献。达摩碑文在历史上出现得较早,流传也很广。神会(684—758)的《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略称《杂征义》)和杜朏的《历代法宝记》都明确记载过梁武帝造达摩碑文,金藏本《宝林传》卷八(《宋藏遗珍》第二册)完整收录了此碑文,唐代澄观(738—839)《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演义钞》)、宗密(780—841)《圆觉经大巯抄》、北宋延寿(904—975)《宗镜录》以及契嵩(1007—1072)《传法正宗记》等著作都引用过此碑文的部分内容。此外,日本光定的《传述一心戒文》、日本最澄的《内证佛法相承血脉谱》、驹泽大学图书馆藏《景德传灯抄录》等著作中也都曾经引用过碑文的文字。由此可见,达摩碑文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达摩碑文一直被视为伪作,所以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但即使是伪作,也有其产生的时代,也能够反映出当时禅宗的实际情况。陈垣《释氏疑年录》曾提到过河北磁县出土的达摩碑:“其文体亦不类梁时风格,当是中唐人假托。”陈垣的论断非常重要,可惜未展开论证。温玉成首次在河南陕县找到了菩提达摩的葬地——熊耳山空相寺,他的《传为达摩葬地的熊耳山空相寺勘察记》一文,对于空相寺的历史沿革、塔碑遗迹等作了考证,是迄今所见的最早介绍熊耳山达摩碑文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