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唐丛书--古印趣话

分类: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篆刻,
作者: 岐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6-6-1字数: 78000版次: 1页数: 96印刷时间: 2006/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3607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古玺印章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和地方政权的权柄,同时它又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书全面叙述了中国古玺印章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中国历代古玺印章的精品,荟萃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罕见的图片。作者融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文博工作经历,从古玺印章的内容、质地、型制、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古代玺印的发现与研究及断代辨伪的方法。作者又治印二十多年,书中穿插诸多轶闻趣事,以全新的理念和现代表现手法创作此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广大金石爱好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近距离欣赏和研摩各时代的古玺印章,陶醉于古玺印章的魅力之中。同时这部书也是中国古玺印收藏的专用参考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岐岖,1962年10月10日生于古都西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收藏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西安终南印社秘书长、西安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业务部主任,长期从事文博工作。
少年时代对金石书画产生兴趣,广采博取,辛勤习作。80年代在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21世纪初游学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印展”及国内外重大展览。入编《中国印学年鉴》、《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篆刻家大辞典》等。作品被中南海、中央电视台、秦兵马俑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曾随政府文化代表团出访日本、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韩国进行书法篆刻交流。编著有《岐岖治印》、《张猛龙楷书集句集联》、《苏轼.米芾行书集联》(合)、《陕西省首届.二、三届篆刻作品集》(合)、《名家书咏兴庆宫》(合)、《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秦封泥简介》等。曾为金庸、杨利伟、陈祖德、舒乙、贾平凹、钟明善等名人治印并被收藏。20世纪90年代获陕西省青年文艺创作奖、青年书法家“十杰”称号。
目录
引言
一、最古老的中国印
二、印起三代
三、以信为本绚烂多彩——战国古玺
四、束缚不住的活力——秦印简说
五、得玺印者得天下——寻找传国玉玺
六、粪池中掘出的辉煌——秦封泥惊现长安城
七、以检奸萌的秦封泥——秦封泥=秦印
八、爱屋及乌——中国颦印在东瀛
九、走向鼎盛——汉印的魅力
十、君子佩玉——晶莹剔透的玉印
十一、万人迷——“皇后之玺”
十二、“酷吏”——张汤
十三、精美绝伦——“陈请上”
十四、《鹤舫藏印》——印在哪里?
十五、夕阳无限好——魏晋南北朝官印说略
十六、奇谋大略——“独孤信”的多面印
十七、追缴国宝——“天元皇太后玺”金印发现始末
十八、映日荷花别样红——隋唐印的新意
十九、九叠文——中国印中的文字“迷宫”
二十、城市中心的宝藏——金代官印的发现
二十一、花开两朵各一枝——从实用到艺术的篆刻艺术
二十二、芝麻开花节节高——漫话印章收藏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一、最古老的中国印
红色印迹,白文人形运动图形中国印,这就是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会徽,名曰:“中国印”。它实际上源自中国最古老的印章。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印,执政所执信也。从爪、从尸,会意。爪持节,以表信也。”《周礼.地官.掌市》中有“货贿用玺节”。“玺”的出现让我们不由地追溯印章的源头。
1928年民间商贾发现了三方“安阳殷商铜玺”,引起了印学界旷日持久的探讨。
河南安阳是殷商王朝的故都,亦是著名的甲骨文出土地。
20世纪初,殷墟考古进入一个高潮期,不断有地下文物发现。北京古董商黄浚在文物贩子处购得三方铜玺,这三方铜玺在黄浚所著的《邺中片羽》中有著录。1940年,于省吾先生在《双剑诸多古器物图录》一书中,著录有三方古玺的印蜕和照片。胡厚宣先生又将它们收录在《殷墟发掘》一书的图版中。对于这三方铜玺,因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及考古发掘依据,尚存争议。
近年来李学勤先生根据台湾《故宮铜器录》与《商周金文录遗》,对此三玺进行比较考证,认为此三玺是商末之物无疑。。对于奇字玺,近年李学勤先生忽然悟出玺面文字乃是“阴阳参半”的四个字,其中右半二字为阳文,左半二字为阴文。四字释为“(子刂)旬抑埴”。其“涵义就类似于(子刂)旬之玺”。这三枚古玺,从青铜铸造、款式、图形具备殷商时期的特点。它是中国印起三代最早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