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高考语言表达

分类: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考,语文,
作者: 田福春,马刚玉主编
出 版 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27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00762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附有2008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由北京海淀区中学语文专家精心打造,帮你提前进入备考状态,在考试中取胜。
内容简介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积累与整合语文基础知识,养成在生活和其他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另外,随着中考、高考的语文考试命题由对知识的单纯性考查向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综合性考查转变,语言实际运用类的考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考语言表达题就重在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及考生个人的人文素养、生活阅历和阅读积累。同过去相比,现在的语言表达题更强调内容的人文实用性,注重题目的生活情景化,重视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决胜高考语言表达》一书,旨在帮助大家,特别是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利用生活中的零散时间进行语言运用知识的点滴积累和能力的及时训练。我们特意将繁冗、庞杂的语言运用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分解、细化,在每一节中以“知识精要”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同时,选取了典型的题例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大家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吸收。最后,辅以一定的训练题进行演练,使大家对掌握的知识加以巩固。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简明
第一节避免词语重复
第二节避免语义重复
第三节避免可有可无的文字
第四节避免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第五节避免读音重音引起的歧义
第六节避免不同切分引起的歧义
第七节避免语序不当引起的歧义
第八节避免交代指称引起的歧义
第九节避免语义关系引起的歧义
第三章连贯
第一节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性
第二节保持句式的一致性
第三节保持情感、意境、音节和谐一致
第四节注意指代衔接紧密原则
第五节注意修辞手法
第六节注意前后照应
第七节注意句间顺序合理
第八节注意段落的表意重点
第四章得体
第一节考虑交际对象
第二节考虑交际场合
第三节考虑交际目的
第四节考虑语体色彩
第五节考虑敬谦用语
第六节考虑感情色彩
第五章扩展续写
第一节情景演绎式扩展
第二节提供中心式(话题式)扩展
第三节补写、续写式扩展
第四节“添枝加叶”式扩展
第六章转换
第一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转换
第二节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
第三节变式句与常式句的转换
第四节散句与整句的转换
第五节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第六节短句与长句的转换
第七节重组句子
第七章缩写
第一节概括语段主要内容或信息
第二节拟写一句话新闻
第三节拟写一句话导语
第四节拟写标题
第五节为语段写结尾
第六节为语段写结论
第七节给术语下定义
第八节提取语段的关键词
第九节写人物介绍
第八章仿写
第一节对联的仿写
第二节句式的仿写
第三节修辞的仿写
第四节诗歌类的仿写
第五节熟语的仿写
第六节校园魔鬼词典中词目的仿写
第七节想象式的仿写
第九章语言表达新题型举隅
第一节解说词和串台词
第二节开场白和结束语
第三节广告词和宣传标语
第四节手机短信
第五节建议
第六节欢迎词和赞赏语
第七节评论
第八节图文转换
附录应用演练参考答案
2008年各地高考语言表达题汇编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总论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已成为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另外,随着语文高考命题由对知识的单纯性考查向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综合性考查转变,考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试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核心是语言技巧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特定的语境,敏捷、准确地把握相关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语言,加以表达。
一、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
规范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求。广义上的“规范”包括字的正确认读与书写,词汇、标点的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等。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主要指句子的规范,即指造句要符合语法、逻辑规律,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但有一点要注意,即语言的规范标准也是相对的、辩证的。事实上,语言是在不断发展的,词汇也是在不断丰富的,这就是语言的变异现象。
(二)简洁
简洁就是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它反映了量的要求。要使语言简洁起来,首先应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禁绝一切空话”,切忌堆砌词语,过分堆砌就造成了累赘。为使语言更精炼简洁,还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比如选用内涵丰富的语句“以一当十”,使用文言词语、成语、谚语、典故等经过千锤百炼后概括出来的现成语言材料等。
(三)明确
“明”所指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指意思要表述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避免歧义。“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说,要让读者能看出你要说什么,不会产生歧解等。交际中的误解是很常见的,一般文章偶有歧解还关系不大,若是合同、契约一类产生歧义则不得了。二是指态度要明朗,不应暖昧。态度明朗即对问题要表态明确、观点鲜明。亚里士多德说:“谈到暴行时,你要用愤怒的口吻;谈到不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你要用不高兴和慎重的_口吻;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口吻;对于可悲的事,要用哀伤的口吻;其余以此类推。”
“确”即语言表述要准确,就是要以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手段确切地表达意思。语言准确在形式上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正确选择词语;二是正确运用句式。句式按照功能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照结构形态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旬、长句和短句;按照语言材料可分为白话句和文言句等。这些句式的运用各有自己的要求和规律,使用时必须注意。
(四)连贯
连贯,就是连接贯通。这是从组合语段乃至语篇的角度提出的要求。要做到语句连贯,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围绕中心。围绕中心说相应的话,这是组合语段或语篇的首要条件。离开了这一点,无连贯可言。二是角度一致。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一段话不论是长是短,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三是结构协调。这里所说的“结构协调”,既包括句子之间的结构协调,又包括一个句子内部的结构协调。
(五)得体
得体,是指言语、行动等恰如其分。这里强调的是语言表达方面的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言环境使用语言,即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