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和谐社会论文集

分类: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白晟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字数:版次: 1页数: 353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03031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内容上涉及法治与和谐社会的诸多方面:前者如法治品格的重塑、法治一一从政治国家到市民社会、和谐社会法治观的构建一一形式和实质的统一、中国经济改革与法制变迁、关于司法程序重要性问题的法哲学思考、前苏联法制理论研究等,后者如法律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公正一一和谐社会的核心范畴、培养守法精神建设和谐社会、论当代中国解纷机制的构建、ADR与和谐社会等。作为对所收录的文章的某种概括和补充,本文试图初步探讨如下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转型中国的法治发展与和谐社会是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录
和谐社会是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代序言
上编 转型中国的法治发展
法治品格的重塑一一“刚性法治”片论
中国经济改革与法制变迁
法治:从政治国家到市民社会一一对西方法治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法治之法与人治之法:定性与定位
关于司法程序重要性问题的法哲学思考
前苏联法治(法制)理论研究
法治与司法独立
从法治视野看我国法学教育
对“能与不能”两种法律移植理论的法哲学分析
和谐社会法治观的构建:形式和实质的统一
法治与和谐社会论文集
下编 和谐社会是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律与社会和谐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和谐社会”
公正——和谐社会的核心范畴
良法: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基于良法标准探讨
论当代中国解纷机制的构建
ADR与和谐社会——法律经济学的视角
培养守法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迈向“和谐社会”的秩序路线图——从库兹涅茨曲线
看中国社会法律秩序的可能演变
书摘插图
上编 转型中国的法治发展
法治品格的重塑一一“刚性法治”片论
究竟什么是中国的法治化道路?中国的法制转型与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法制现代化进程在历史条件、人类精神、基本价值和理论资源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共通性和差别?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有什么样的社会动力和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应当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判断:中国当下的法治化进程,像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一样,面临一个很大的时代落差,即我们不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方兴未艾之际来实现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而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已经高度发达,以至于出现某种弊端和危机,并开始向后工业文明过渡之时才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这样,在中国当代这一“共时态结构中包含有前现代(传统或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和后现代(后工业文明)三种法律文化及精神的“历时”形态。我把此一景观称为“时间叠合”现象。时间的叠合,预示着中国的问题有着极为复杂的性质。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所应对的问题的根源及形成的背景,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可能的话,也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腐败衬映出传统法治的弱点
中国目前存在的最难以应对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腐败。腐败,这个在健康的社会机体里滋生并蔓延的“政治之癌”,正吞噬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腐蚀着我们人民的心灵,已经成为阻碍转型社会良性发展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