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琛法学论著选(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

分类: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何勤华,姚建龙 编
出 版 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字数:版次: 1页数: 53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028710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赵琛(一八九九年一一九六九年),原名懿琛,字韵逸。巍山人。日本明治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归国,次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历任安徽大学、复旦大学、法政大学、法科大学、政治大学法学教授。民国十七年,在沪与沈钧儒等五人组成联合法律事务所,兼行律师事务。民国二十二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参与制订《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起草《刑法》。民国二十五年,任南京中央警官学校教授。
本书选录了赵琛的著名判决七篇,收录了赵琛的主要论文十余篇,选录了赵琛的重要著作《监狱学》、《保险法要纲》、《少年犯罪之刑事政策》三部。其中,《监狱学》是赵琛对中国监狱学的最大贡献,他对监狱学的意义、地位及发展史等学科本身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阐述,也探讨了保险价额与保险金额之关系、保险申请证与保险证券、保险者之义务、保险者之权利、要保险者及被保险者之义务、为他人缔结之损害保险契约、保险契约之变更、保险契约之消灭、火灾保险契约、运送保险契约等损害保险契约的基本知识。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判决书选
周佛海汉奸案判决书
主文
事实
理由
梅思平汉奸案判决书
主文
事实
理由
林柏生汉奸案判决书
主文
事实
理由
殷汝耕内乱罪案判决书
主文
事实
理由
溥侗汉奸案判决书
主文
事实
理由
王荫泰汉奸案判决书
主文
事实
理由
汪文悌汉奸案判决书
主文
事实
理由
第二部分 论文选
法治精神
一、法治之意义
二、宪法与民主法治
三、司法与法治精神
论司法道德
一、廉以律己
二、明辨是非
三、公则不偏
四、正大光明
讨论几个司法行政组织的问题
一、司法行政部应归司法院管辖
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应改隶监察院
三、各级法院之名称组织应行重改
四、行政法院应早设立或在中央法院暂设行政法庭
五、司法院内部应扩大其组织与权限
我亦来谈谈检察制度
一、检察机关与警察机关应相衔接
二、警察官与检察官侦查犯罪毋庸经过两度侦查手续
三、检察官应积极地、自动地侦查犯罪
论公诉制度
一、各国公诉制度概要
二、中国公诉制度概要
三、中国公诉制度之检讨
指纹与累犯
立法院修正刑事诉讼法之经过
一、修正刑诉法之动机
二、修正刑诉法之方针
刑法学之任务及其辅助科学之教育
一、刑法学之三种任务
二、刑法补助科学之教育
舜代刑法思想之一斑
一、绪言
二、刑法之制成
三、刑罚之种类
四、刑罚之目的
五、刑罚之适用
六、刑罚之执行
篇末附语
刑法之国际化的倾向
一、刑法之比较法学的研究
二、刑法原则之国际的统一
三、国际刑事法庭之设立
抗战时期刑事立法政策之商榷
想象数罪牵连犯及连续犯
一、一罪数罪之区别标准
二、想象数罪
三、牵连犯
四、连续犯
少年犯罪问题需要经常注意
少年犯罪之原因与防治
一、犯罪的真正原因
二、标本兼治办法
刑法分则实用增订版自序
第三部分 著作选
保险法要纲
弁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损害保险契约
第三章 人寿保险契约
附录
少年犯罪之刑事政策
弁言
第一章少年犯罪之意义
第二章 少年犯罪研究之必要
第三章 少年犯罪之概观
第四章 少年犯罪之原因
第五章 少年犯罪之动机
第六章少年犯之处遇问题
第七章 对于少年犯罪之刑事立法政策
第八章 对于少年犯罪之刑事司法政策
第九章 对于少年犯罪之刑事社会政策
监狱学
卷头语
第一编 绪论
第二编 监狱与监狱学
第三编 监狱史及监狱学史
第四编 犯罪与刑罚
第五编 监狱之主体与客体
第六编 监狱之制度
第七编 犯罪之预防
第八编 监狱构造法
附录 前司法部所颁监狱图说
附录 赵琛主要著述一览表
书摘插图
林柏生汉奸案判决书
【首都高等法院刑事判决 三十五年度特字第十七号】
公诉人本院检察官
被告林柏生,男,年四十五岁,广东省信宜县人,住南京上
海路七十三号,现在押
指定辩护人刘贤才
上被告因汉奸案件经本院检察官起诉本院判决如下:
主文
林柏生共同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
全部财产除酌留家属必需生活费外没收。
事实
林柏生,原系中国国民党党员,为汪逆兆铭之心腹,二十三年曾任立法委员。中日战事发生后迁居香港,兼任中央党部驻港特派员及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等职。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间,汪逆兆铭违反抗战国策,背叛中央,潜往越南河内草拟艳电,响应敌酋近卫文磨十二月二十三日之声明,由陈公博、周佛海、陶希圣带至香港,交林柏生、梅思平一同署名负责宣布,继由林柏生所主持之南华日报馆及中央社香港分社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发表。林柏生虽于二十八年一月十七日曾遭爱国志士狙击,伤愈后毫不悔悟,复参加在沪召开第六次伪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伪党纲、政纲及和平问题,接受该会选任伪中央执行委员一职。其后欧战爆发,敌国对我国之侵略变本加厉。十一月间同汪逆兆铭与日本军部代表影佐祯昭、须贺等商订和平基础方案,旋于二十九年一月二十日出席青岛会议,与伪临时、维新两政府会商合并办法,另组联合政府。迨协议既成,即于三月三十日以国民政府还都之方式成立伪国民政府,于南京汪逆自任主席,林柏生则任伪宣传部部长,并发表“重庆政府对内、对外各种政令及条约等一概无效”之宣言。同年五月九日汪逆率领伪使节团赴日答礼,林柏生以团员资格参加。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林柏生出席参加伪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中日基本关系条约,并承认伪满洲国以破坏我国领土之完整。三十年五月问兼任清乡委员会委员,三十一年更兼任伪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秘书长、伪中国青年团总监及伪中国青年模范团书记长等职。三十二年一月九日,伪政府附和日寇对我盟邦英美宣战后又参加讨论缔结中日同盟条约,三十四年春调任伪安徽省长及伪蚌埠绥靖公署主任等职及至日寇投降,林柏生始畏罪潜逃。日本经国民政府电令拘捕解回本国,经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移送本院检察官侦查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