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形态研究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金理新著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06-4-1字数:版次: 1页数: 514印刷时间: 2006/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07184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现代汉语或可以认为是缺乏形态的词根语或孤立语,但是我们不能依此推出上古汉语也是缺乏形态的词根语或孤立语。狭义的形态学只研究构形法而广义的形态学则兼研究构词法。上古汉语的形态研究和上古汉语语音研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上古汉语的形态,分析透彻,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内容简介
现代汉语或可以认为是缺乏形态的词根语或孤立语,但是我们不能依此推出上古汉语也是缺乏形态的词根语或孤立语。正如麦耘所说,有的学者断言现代汉语缺少构形形态,因而推论上古汉语也不会有语音构形形态,显得有些武断。其实现代汉语方言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用语音屈折形式表现的构形形态,比如广州话动词用变调表示完成。有形态的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丧失形态是极其常见的语言演变现象。因而,在没有充分论证之前,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依据现代汉语而得出上古汉语也是缺乏形态或没有形态的词根语或孤立语的结论。不过,不知是受到什么观点的影响或依据什么样的理由,汉语学界仍有不少学者喜欢武断地认为上古汉语是没有形态或缺乏形态的词根语或孤立语(持这一观点的学者都不曾对自己的观点有过哪怕是极其肤浅的论证),尽管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坚信上古汉语是有形态的,其中就不乏一些被那些否定上古汉语形态存在的学者捧为大师的人物。基于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许多从事上古汉语语法研究的学者几乎没有触及上古汉语的形态领域,甚至连形态一词提都不提一下。
目录
第一章声母清浊交替
第一节声母清浊交替
第二节语词的词性
第三节动词的及物性
第四节动词的施事性
第五节动词的自主性
第六节动词的体
第二章前缀*s-
第一节前缀*s-
第二节名谓化
第三节动词致使
第四节动词启动
第五节动词持续
第六节生命名词
第七节普通名词
第三章前缀*g-
第一节前缀*g-
第二节名谓化
第三节施事动词
第四节代词标记
第五节名词借代
第四章前缀*r-
第一节前缀*r-
第二节名谓化
第三节受事动词
第四节名词借代
第五章前缀*m-
第一节前缀*m-
第二节生命名词
第三节动转化
第四节非动作性动词
第六章前缀*fi-
第一节前缀*fi-
第二节名谓化
第三节非致使动词
第四节不及物动词
第七章后缀*-s
第一节后缀*-s
第二节名谓化
第三节动转化
第四节动词完成体
第五节及物动词
第六节受事动词
第七节动词施与指向
第八节非自主动词
第八章后缀*-fi
第一节后缀*-fi
第二节旆事动词
第三节自主动词
第四节不及物动词
第五节动词未完成体
第六节名词小称
第七节名词借代
第九章其它词缀
第一节致使动词后缀*-d
第二节名词后缀*-n
第三节动词后缀*-g
附录
主要参考著作
主要参考论文
同根词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声母清浊交替
第一节声母清浊交替
通过比较,孙宏开(1996)得出这样的结论:藏缅语的语法手段从原始到现代曾经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粘着、屈折和分析,而粘着是藏缅语最为原始的语法手段。不过,孙宏开同时也指出,就藏缅语有形态变化的诸语言的语法手段而言,几乎没有一种语言或方言绝对单纯地采用一种语法手段,而是多种语法手段并存。
同样,假如上古汉语有形态,那么其语法手段也应该和藏缅语族语言一样不是单一的。据我们的研究,上古汉语形态的表达手段主要有附加词缀(词缀法affixation)和音位交替(变异法modification)两种,而音位交替则可以有辅音交替和元音交替。假如上古汉语已经有声调的话(我们认为起码在《诗经》时代汉语仍没有声调),那么上古汉语的音位交替还可以包括声调交替。就音位交替而言,辅音交替运用范围相当广,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也相当丰富。至于上古汉语是否也如藏缅语族一样存在元音交替,我们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对此,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尽管潘悟云师(1987,4)曾经推测上古汉语也存在元音交替。就现代藏缅语族许多语言或方言而言,辅音交替可以包括辅音清浊交替和辅音送气和不送气交替。其中的送气和不送气交替很明显是后起的,来自更早时期的辅音清浊交替,至于辅音清浊交替,本尼迪克特(K.P.Benedict,1984)认为是原始藏缅语除了附加词缀外惟一的形态手段。上古汉语的辅音三分:不送气清音、送气清音和浊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