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斋忆旧

分类: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钱谷融著,罗银胜编选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180000版次: 1页数: 187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7910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钱谷融先生以文学评论和教书育人闻名学界,他一生经历丰富,交往的师友不计其数。历年来在一些报刊编辑的“压力”下,他也写了一些忆旧文字,这些文字他自认为“写着玩”,也许正是这种轻松的心态,成就了一批精彩的散文,也留下了珍贵的一手史料。钱先生的这些文字,散见于各种报刊,经过中年学者罗银胜的苦心搜罗,结为一集,让读者看到了钱先生的“另一支笔”。在钱先生九十华诞来临之际推出此书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钱谷融(1919- )江苏武进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后赴上海交通大学执教,任讲师。1951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并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著有评论集:《论“文学是学”》《〈雷雨〉人物谈》、《艺术人真诚》、《中国当代大学者对话录钱谷融卷》、《文学的魅力》、《当代文艺问题十讲》,散文集《散淡人生》、《闲斋书简》等。
目录
序
自述
且说说我自己
我的自白
最可靠的良伴
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我爱读哪些作品
“难得闲静斋”盼闲静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大学时代
上海,我还是喜欢的
海南岛五公司祠的对联
难忘的澳门之行
美丽女神
我与师大
碧萝湖公园
谈谈我对研究生的培养
我希望……(外三篇)
关于《〈雷雨〉人物谈》
《〈雷雨〉人物谈》后记
《论“文学是人学”》后记
我怎样写《论“文学是人学”》——当时的想法
关于《论“”文学是人学》——三点说明
《论“文学是人学”》发表的前前后后
《文学的魅力》后记
《艺术人真诚》后记
《钱谷融对话录》序
嘉陵江畔
雾
雕楼上的少女
鸭
春雨
桥头
子规
平安
再会吧
足音
死
四月
树荫
路灯
蜻蜓
纳凉
钟声
灯下
桥
寂寞
绿色的陷阱
我的母亲
……
书摘插图
我的自白
一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读书。喜欢随意地、自由自在地、浸无目的地读书。
这样的读书,能使我游心事外,跳出现实的拘囿,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纵意所如,了无挂碍。真是其乐无穷。
自然,读书有时也会给我带来惆怅与忧伤。但那是种甜蜜的惆怅,温馨的忧伤。我还是喜欢的。
一切书本上的知识,最宝贵的是关于人的知识。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了解人。要通过书本来了解人,读书时就必须善于设身处地,反求诸己。于心有得,再推己及人。如此反复推较,可以知人,可以论世。
我爱读的书是:《论语》、《庄子》、《世说新语》、《红楼梦》、《鲁迅全集》。
二我与写作
我虽是作家协会会员,却很少写作。偶然动笔,也大都因为受到外界的催逼;并非出于自己主动。虽然如此,我的文章却仍尽量说自己的话,决不作违心之论。古人云“修辞立其诚”,为文而不本于诚,其他也就无足论了。
文章要写得好,必须逞心而言,无所顾忌,使语语皆从肺腑间流出。能如此,则人人必深,其动人之力也必大。读者最欢喜看的,也是这一类文字。我虽颇知此理,并且衷心向往,渴望能达到这一境界,却总是做不到。原因就在于我总忘不掉自己是个教师。觉得一言一动都得像个教师的样子,因此文章老是放不开。
其实,我未尝不知道,读者是并不在乎你是个教师还是别的什么的,重要的是要有你对现实人生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可我总是改不掉教书匠的习性。这是顶着个作家头衔的我的悲剧。
三我的座右铭
我平生最服膺的格言有二。一是希腊阿波罗神庙中的“知道你自己”。二是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知道自己是最平庸、最无能的人。因此我决不自以为是,决不在人前逞能。
诸葛亮的“淡泊”,是为了“明志”;“宁静”是为了“致远”。我既无大志,也不想高飞远飚。我之自甘淡泊,企慕宁静,无非是为了求得个自由自在,庶可少惹些无谓的烦恼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