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法律系列教材)

分类: 图书,法律,成教/职教/培训教材,
作者: 舒国滢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2页数: 27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00922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法理学乃法律思想之凝结,殊难以教材形式编写之。从根本上讲,法理学思想散见于历代思想家们的论著之中,而一切所谓法理学教材只不过是对这些论著之思想的复述和整理。自然,本教材也是这样一种复述和整理的产物。尽管如此,我们这些编写者们仍然不敢对法理学之题材有丝毫的怠慢,而尽力以专业的标准对待法理学所涉及的论题。
这样一种追求也许并没有完全顾及学习者的兴趣。一切初入法理学之门的人均渴望法理学极尽简明,要求作者删繁就简、抽丝剥茧,透露思想之光点。实际上,历史上只有那些在思想和文字上均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大学者才有可能满足我们的些许愿望。比如,本人心仪的德国法哲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曾在1945年为海德堡的学生写过一篇不足千言的短文《五分钟法哲学》,以优美的文字将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精义作了经典的表述,一时引为楷模。我辈资质远未及此等境界,欲以五分钟之限说尽法理学之学,恐怕亦甚为困难。不如退而守拙,尽力以平实手法呈展专业知识和问题。
目录
导论
第一节法学
第二节法理学
第一编法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法
第一节法的概念
第二节法的形式特征
第二章比较法学与法系
第一节比较法学
第二节法系
第三节两大法系
第三章权利、义务与责任
第一节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第三节责任
第四章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
第二节法律原则
第三节法律体系
第五章法律关系
第一节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四节法律关系客体
第五节法律事实
第六章法律行为
第一节法律行为概述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二编法律的运行
第七章立法、执法与司法
第一节立法
第二节执法
第三节司法
第八章法律推理
第一节法律推理概述
第二节演绎法律推理
第三节类比法律推理
第四节法律推理的价值
第九章法律解释
第一节法律解释概述
第二节法律解释的目标与方法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十章法律渊源
第十一章法律效力
第三编社会中的法
第十二章法的演进
第十三章法的作用
第十四章法的价值
第十五章法与其他社会因素
第十六章法治国家的一般理论
书摘插图
第一编法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法
第一节法的概念
一、研究法的概念的重要性
有关法的概念的讨论,其目的就是为了回答“法是什么”的问题。在历史上,法学家们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法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极为尖锐的对立,以至于难以寻找到一个公认的、相对一致的法的概念。另一方面,有关法的概念的研究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在于:
其一,我们必须注意,法是利益关涉的,它对于人们的行为、利益等可能产生影响,因为它会引起有关权利、义务、责任的分配。比如,在刑法领域,何种行为属于犯罪,属于何种犯罪,都将会引发不同的法律后果——或者表现为对自由的限制,或者表现为对生命的剥夺。即使是在民法领域,义务和责任的设定同样会使法律之下的行为丧失任意性的特征。而且,将何种规范视为法律意味着这些规范将获得由国家机构采取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效果。因此,对于“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在不同程度上扩大或者缩小法的范围,进而对人们的行为附加不同的法律后果。故此,我们不能不对这个问题给予慎重的对待。而在其他领域,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道德”之类的科学问题,其回答虽然同样会引起不同的行为后果,但是,一般说来,这种后果缺乏法所具有的强制效果,因此很难像法一样对行为和利益带来重大的影响。对于“什么是化学”、“什么是物理”之类自然科学的定义问题而言,即使存在争议,也不会直接引发有关人们行为及利益的变化。但是,对“法是什么”的认识和界定则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