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法学文库(共10册)

分类: 图书,法律,民法,民法学,
作者: 肖金明,黄世席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4284000版次: 1页数: 共十册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390292包装: 平装作者简介
“齐鲁法学文库”是山东省法学会创立的大型系列文集。“齐鲁法学文库”立足山东实际,旨在记载山东法学研究历程,展示法学研究成果,传播法学学术思想,推动法学理论创新,指导法治建设实践。在选题上,力求贴近领导决策,贴近学科前沿,贴近法治实践,主要收录山东省法学会历年来组织召开的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精选精编,正式出版。2000年以来,我们先后策划并编辑出版了《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加入WTO与新时期政法工作前瞻》、《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中国律师业产业化发展理论研究》、《“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法治视角下的平安建设》等卷本。
2007年,我们对“齐鲁法学文库”的学术论文的编撰工作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总体策划,作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即在保持“齐鲁法学文库”原有宗旨和特色的基础上,以年度为卷本,按专题精选山东省法学会及其所属研究会组织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年会上的优秀论文分册结集出版。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尝试,能够进一步整合法学研究资源,拓宽法学交流领域,汇集法学研究成果。培养法学研究人才,提升法学研究整体水平,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繁荣山东省的法学研究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齐鲁法学文库”2007年卷不仅收录了山东省法学会组织召开的“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论坛的部分论文,还首次将所属社会法学、体育法学、宪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婚姻法学、科技法学、国际经济法暨我国台湾地区法律问题等研究会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度组织召开的学术年会中的优秀论文收录其中,并分专题结集出版。它的面世,必将会对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工作有所裨益。
目录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专题研究》
和谐社会与新法治观
构建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治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奏响社会和谐的法治乐章
和谐社会与法治的辩证分析
论法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浅论司法公正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和谐视野下的司法透明机制之完善
论和谐社会的环保公众参与制度建设
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物权的行政法保护
和谐社会与现代政府执法制度的完善
论构建行政给付制度
试析建设法治政府
和谐构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思考——以重构与利益平衡视角
从权力到权威——论外商投资企业争议的解决
和谐社会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讨
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建构的理论探析——以构建和谐司法为视角
完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和谐视角下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重构——兼论国外ADR对我国的借鉴
和谐社会视野下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和谐社会构建中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
格式合同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法律分析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信访制度改革
构建和谐网络的法治思考
关于司法救助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弱势群体之司法救助机制探析——以保障平等诉讼权为视角
弱势群体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
和谐社会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
简述转型期的农民群体性纠纷与化解
诉讼途径解决农村纠纷问题探析——以农村的民事司法现状为切入点
和谐社会与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试论人与环境和谐语境下刑法保障的不足与完善
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之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视角下的刑罚制度
关于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
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研究
从对抗到和谐: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建构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刑释人员社会保障法制化问题思考
和谐社会的价值蕴涵与检察机关的角色期待
构建和谐社会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践
法治文明司法行政与和谐社会建设
浅论法律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法庭到乡村由法官到平民——和谐视角下我国的巡回审判制度
和谐司法:个基层法院的实践模型
后记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专题研究》
《法律视野下的奥运会》
《社会法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中的刑法热点问题研究》
《科技法与知识产权法研究》
《民商法问题研究与立法完善》
《性别平等婚姻家庭公共政策研究》
《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热点问题研究》
《全球化视野下国际经贸法律问题研究》
《宪政基本问题研究》
书摘插图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专题研究》
和谐社会与新法治观
和谐社会是近些年来逐步流行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术语,它意味着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就像政治文明被界定为“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辩证统一”一样,和谐社会也被赋予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广泛意义,并且它们都内含着法治的意蕴。从公法学的角度看,政治文明建设应着眼于共产党执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结合、公民宪法政治权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的立法进步、依法行政、司法审查等。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同样具有高度关联性,涉及代际人权与生态文明、公平正义与公共价值准则、政府信任危机与公共信用制度、非常社会状态与非常法治等重大公法观念、理论和实践课题。从公法学的角度研究和谐社会,创新、培育和强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公共观念、非常法治等法治观念,通过公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社会韵基本表征是社会关系的和谐。依靠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东方社会道德资源可以维系社会关系的和谐,但在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政治转制、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文化、道德资源在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方面功能受限,社会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是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