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公共管理,

作者: 陈潭 主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40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178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从政策科学角度出发,针对政策科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较为典型的问题,选取各种相关案例,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的分析。在案例分析中,首先指出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然后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论。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公共管理教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公共政策的本土案例,依据问题、制定、执行、终结、评估的逻辑规程,按照“理论概要-案例分析”的知识生态学框架和“案例-解读-启示”的PPLG分析模式,希冀以此成镜,为我国的公共政策、公共事务和地方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多维样本和参照路径。

全书总共6章,40个案例,“理论”与“案例”紧密融合,“解读”与“启示”交相辉映,“案例”可读,“分析”入理,“启示”新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公共管理教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陈潭。1969年生,湖南常宁人,政治学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大国治理书系》主编,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10项,主编《大国治理书系》和《公共政策与公共事务丛书》2套,出版《单位身份的松动》等著作5部,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当代中国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南方周末》、《社会科学报》、《中国改革报》等发表学术短论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录和转载。近年来主要研究公共政策、公共事务和地方治理。

目录

前言

第1章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础

研修要求

理论概要

1.1 案例与案例分析

1.2 案例教学与讨论

1.3 案例分析方法

阅读材料

01 案例研究方法论

02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

03 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

第2章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

研修要求

理论概要

2.1 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2.2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

2.3 公共政策问题议程

案例分析

2-1 艾滋政治:从私人问题到政策问题

2-2 农民工:游走在城市的边缘

2-3 宽容抑或排斥:城管与小贩的猫鼠游戏

2-4 劳动歧视:不和谐的就业音符

2-5 教育不公与政策失衡

2-6 中国差距:二元中国的现实镜像

2-7 农村留守儿童:中国的内伤

2-8 名人富人“超生贵族”:挑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

第3章 公共政策制定分析

研修要求

理论概要

3.1 公共政策规划

3.2 公共政策决定

3.3 公共政策合法化

案例分析

3-1 一个公共话题催生政府“柔性治理”

3-2 质疑官民圆桌对话实验

3-3 价格听证:公共定价的民主操练

3-4 政策缝隙、实践困局与制度反思

3-5 特高压项目的决策镜像

3-6 椒江大桥横断椒江

3-7 划圈经营:安徽圈定“省会经济圈”

3-8 “黑砖窑”事件与公共危机决策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

第4章 公共政策执行分析

研修要求

理论概要

4.1 公共政策执行的内涵与特点

4.2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基本原则

4.3 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与条件

案例分析

4-1 矿难频发与官股的明退暗持

4-2 史上“最牛钉子户”与城市拆迁之痛

4-3 “珊溪移民模式”的背后

4-4 岳阳污染事件与隐性地方保护主义

4-5 “新农合”背后:好政策为何不领情

4-6 撩开“大学城热”的迷雾

4-7 政策博弈:政府官员寻租的另类蹊径

4-8 公车改革为何戛然而止?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

第5章 公共政策终结分析

研修要求

理论概要

5.1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涵

5.2 公共政策终结的因素

5.3 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案例分析

5-1 城市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

5-2 基于政策终结视角的暂居政治解读

5-3 《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的终结与调整

5-4 透视“乙肝歧视第一案”

5-5 最后的征收与农业税政策的终结

5-6 高校“禁租令”缘何遭遇“流产”?

5-7 “限小”政策的终结:公共政策的方向性回归

5-8 政策性破产的终结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

第6章 公共政策评估分析

研修要求

理论概要

6.1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

6.2 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

6.3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案例分析

6-1 长沙市区“中巴禁运”与公共交通秩序

6-2 南京“瓜车新政”:政策试错与决策调适

6-3 强制还是自愿?——婚检争论的政策分析

6-4 迈向真正婚姻自由的又一步

6-5 人事档案制度现状评析

6-6 深圳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评析

6-7 关于向美国沿海水域倾倒垃圾的研究

6-8 对群众来访和相关信访政策的分析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

书摘插图

第1章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础

研修要求

通过本章的研修,应当把握和理解下列问题:

公共政策案例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

公共政策案例研究

理论概要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政策的概念和内涵、制定与执行的程序以及评估的效果,可以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其中,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一种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公共政策典型案例分析及其教学能够培养学习者的相关技能及其运用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1.1 案例与案例分析

所谓案例就是对实际行动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管理者群体面临的情景所进行的部分的、历史的、诊断性的分析。这种分析以叙事形式出现,并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它提供对于分析特定情景至关重要的——实质和过程——数据,以此来设计替代行动方案,来实现认清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模糊性的目的。这是克里斯士日森(C.Roland Christensen)针对工商管理案例而提出的定义,但这个定义对于公共政策案例及公共管理案例而言同样具有普遍权威性。

1.1.1 案例是什么?

案例是一种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的方式,“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进行思考和行动。公共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同样不能“纸上谈兵”式地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到知识,而是也需要实际的可操作的东西来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个“东西”就是案例。只有案例这种丁具,才能把公共政策从“此岸”引向“彼岸”,直至达到真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因而,案例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中介,是将真实世界浓缩于印刷媒介等载体之上并呈现于学习者面前的简捷工具。那么,什么是公共政策案例呢?

既然公共政策学科学习与工商管理、公共行政与管理的学科学习相类似,目标都是帮助学习者得到理解和致力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法律硕士(JM)教育和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的案例界定中得到启发。在法律教育中,在像美国和英联邦这样的习惯法国家(commonlaw countries)里,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审判前的特殊事件或该事件的一个书面记录及其裁决。在法律实践中,案例法分析和法定解释是两种基本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认真阅读的技巧、类推、辨别、假定相关事实,以及批评司法和立法阐释与逻辑等。这些技能一般被称为“法律推理”和“类律师思维”(thinking like a lawyer)。在工商管理教育中,最初“案例只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而找到的任何东西:一份法律文件,一份商业报告,或教师熟悉的一个商业问题”。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克拉格(Charles Crag)发表了他的经典陈述:“就其典型而言,案例就是商业经理们曾实际面临的商业问题的记录,以及赖以决策的相关事实、意见和成见。”这一陈述后来被克里斯坦森加以发展:“案例就是一个执行官或其他管理人士曾面临的情景的一个部分的、历史的、临床的研究。它运用叙述式的表达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并为可替代许多方案的构建和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供资料——实证的和过程的材料——这是对于一个特殊情景的分析所必需的。”商业案例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商业技能,为管理实践提供行动方向,但因为商业实践中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问题更为突出,与法律教学中的逻辑推理相比照,它的推理过程更具实践性和联想性。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公共行政实践的变化超过教学的发展,因此在美国公共行政领域中,发展案例教学的动力势不可挡。公共行政领域第一本案例书籍的主编哈洛尔德斯坦(Harold Stein)虽然认可哈佛的法律、社会工作以及医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但他发现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是单纯为教学而存在的,没有适用的可操作的“游戏规则”。因此,斯坦把案例定义为“先于或作为归纳一部分的细节检验(examination)”。案例描写“……公共行政官员们从事其决策工作时的典型行为方式”。引用《伊索寓言》和《普鲁塔克的生活》作为例证,斯坦说:“案例学习,一般来说,被看做是一种学生从对实例的观察中获得见解或建议,或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被引导去检验他们自己归纳的预先判断。”②公共行政与管理教学案例的目的同样是培养公共部门管理者的专业技能,但与工商管理领域一样,案例教学似乎缺乏合法的严密性与精确度,它的推理过程明显具有试验性和直觉性。

1.1.2 案例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始,公共政策分析被视为政府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公共政策分析是严密的分析性活动,政策分析实践需要具备能够分析复杂政策问题以及设计有可行性的、政治上具有吸引力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它的复杂性需要公共政策案例来“简单化”。公共政策案例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公共政策引入课堂教学或学习者思维之中的可操作的应用形态,是对某一公共政策情景(a policy situation)的直观化、具体化的描述。公共政策案例是帮助政策理论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形成运用技能的重要工具。有学者认为,“案例是经验学习中的控制的练习”,是“对引起决策问题的陈述”。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指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透彻地剖析,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许多方式以及关于处理论题的最有效方式的想法。案例分析的目标是对案例提出的论题进行彻底地研究和培养学习者初步的分析技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从事公共政策分析实践的知识技能运用过程,是一种概化的、典型的公共政策分析实验。按照小劳伦斯E.列恩(Lynn)的观点,公共政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①识别动议性政府措施可能的目标;②识别与评估传达到这些目标的替代方案;③为政府措施制定和选择实施计划;④评估政府实施这些计划的能力。很多人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人员需要掌握多种经验方法和技能。从某种观点看来,有两类技能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是“科学技能”。它包括三种范畴:信息构成技能,“它可增强分析人员阐明政策思想以及与其现实事件是否相符的能力”;信息收集技能,可“提供给分析人员对人物、目标或事件进行准确观察的方法和工具”;信息分析技能,“引导分析人员从经验的证据中得出结论”。以上这些科学技能不是独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这些技能也与政策、计划和管理技能等所谓的“辅助性技能”有关。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就是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政策分析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

根据小劳伦斯E.列恩的观点,运用案例教学以帮助学生获得这些专业性的政策分析技能,其目标有以下三方面。

(1)帮助学生养成在政治和官僚制生活领域中的分析习惯。在这一领域,分析的价值是不确定的。

(2)增长学生们运用能助于分析政策问题的、特定的分析概念与技巧的能力。

(3)让学生们熟悉公共政策形成的知识和政治背景。也就是说,熟悉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经验性基础。

同时,列恩还指出,政策案例的运用能够使学习者在以下方面获得锻炼的机会:界定问题与目标、选择分析方法、更正或创建相关信息、以一种与实际的决策背景相适应的方式来交流研究结果和建议。政策分析案例有助于学习者评价以下内容:实际工作中制约因素给公共官员们带来的压力;无论是否达到对问题的科学理解就做出决策的必要;大部分政策问题的混乱和界定不清楚的特征;政策决策在更大的官僚制的、政治的以及社会的背景中受约束的程度。

根据列恩的上述观点,并结合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帮助学习者理解并消化公共政策科学理论和知识。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会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几大门类知识,又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学习者对其中的概念和范畴的理解并非易事。通过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够加深对概念、范畴及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消化所学知识,能够以简易而又抽象的形式储存于大脑的记忆之中。

第二,帮助学习者熟悉公共政策形成的背景和公共政策操作的过程。一项公共政策的产生是有其深刻根源的,并非长官意志、平白无故产生的,它以一定时期内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状况为背景。因为有社会公共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政府着力解决的政策议程,从而制定公共政策。制定出来的公共政策,需要经过执行和评估,才能凸显公共政策的存在价值。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就能够进一步了解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内在规律,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

第三,培养学习者公共政策技能和相关职业能力。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通过创设政策情景对公共政策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增长学习者政策规划、政策决策、政策评估等多方面的公共政策操作性技能,同时也增进了学习者的政策信息收集与加工技能、政策管理技能等。通过严格的“经验性练习”,使学习者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成为一名称职的政策部门管理者和职业分析师奠定基础。

第四,促进学习者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者与学习者双方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途径,能使学习者针对模拟情景主动参与进来,形成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它能够促进学习者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对于公共政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与实际部门工作者分享经验,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性、分析性、推理性思维。

第五,帮助政府部门或实际工作者对已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诊断。以实际运行的某一项公共政策作为案例分析对象,能够就政府运作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也能够就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优点和长处值得推广,缺点和不足需要反省。但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查找“政策缺陷” (policy flaw),诊断“政策病理”(policy pathology),推动实际部门纠正偏差,提高公共政策的效能、效率和效果。一些分析结果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甚至还会对政府部门和实际工作者造成一定压力,要求他们回到科学而又合理的政策制定轨道上来。

第六,培养学习者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科学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公共政策过程不是单个人的行为,而是集体行为的结果。“尊重他人,乐观主义以及对因果关系复杂性的普遍关注,是构成职业道德/行为不可或缺的价值观和态度。”要克服成见与偏见,端正科学研究和分析的态度,不能把个人主观好恶带入研究与分析当中。因此,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当然,强调划一的职业道德并不抹杀分析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的运用,直观、主观过程,如情感表达或想象(frame reflection Or visioning)可能被使用,等等。

1.2案例教学与讨论

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教学案例是学习者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案例教学恰恰是借助于教学案例对学习者进行灌输与启迪的基本活动。

1.2.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目标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培育学习者的智能。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内容:①激发学生对于一个主题或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②增进学生对于不熟悉问题或材料的了解;③传达基本事实、信息;④加强理论的理智性理解及应用;⑤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例如提高认知操作);⑥促进作为一种智力技能的决策能力;⑦学生/参与者们互相分享经验;⑧提高行为性和社交性技能(例如领导一个小组、组织一项工作、发表一个演讲);⑨使参与者们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并达成共识;⑩增强个人信心和促进提出一些观念(思想)的意愿;⑾改变对一些问题、观点和组织或特殊人物的态度;⑿提高作为一种社会性或政治性过程的决策方面的技能;⒀增强促进一些制度的转变和改进,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能够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使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中互动起来,它与传统教学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传统教学的典型特点是以讲课为基础,靠教师的权力或声望地位来维持;②由教师独自选择教学题目、论点、内容和讨论形式;③教师单独享有知识,知识是单向流动的:从教师到学生;④教与学的目标是学生掌握教师教授的真理:学生主要通过考试以及在被点名回答问题时知道正确答案来展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水平;⑤教师是注意力集中的中心并且一直控制着课堂;⑥学生处于消极和受支配的地位:“好学生”毫不犹豫而且准确无误地围绕教师的要求做准备,集中注意力,并完全服从于教师;⑦传统方法的“训练变体”是大体相似的:训练从业者按照“正确方式”去完成任务和练习技能。从业者或学生在教师或辅助人员的监视下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或方式,错误将被查出并得到纠正。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浸染之下接受教育的。直至如今,许多课堂仍然被教师的声音满满充斥,“教师是上帝”的观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以生产“应试机器”和泯灭个性与创造力为代价的。

案例教学方式是突破传统教学误区、寻找创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重要途径,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案例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①案例教学以讨论为基础;②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教师的知识并具有权威性;学生们被期望着对自己的学识负责;③教师和学生都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并在学生中互相流通;④总的目标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的、分析性的思维和概括、辩论以及说服等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⑤通常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处于次要的地位;⑥既不会造成教师专制和家长作风,也不会造成学生的无政府主义,自我放纵、卑劣地迎合流行观点都被认为是不恰当的。

……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中国年画艺术史
马克思与欧洲近代政治哲学
列国志 苏里南
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扬州戏剧文化史论
龙图腾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
苏丹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