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库—黄兴集(二)

分类: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刘泱泱编
出 版 社: 湖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488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850569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黄兴(1874—1916),字克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主要领导人。他一生劳累奔波于革命斗争实践,其思想观点、政治主张,主要散见于他的论文、序跋、公牍、电稿、书信、演讲、谈话,以及诗词、联语、题词等之中。本书即为迄今为止所已收集到的黄兴全部著作的汇集。之所以将其结集出版,主要是为进一步研究黄兴的生平思想,及研究辛亥革命以至整个中国近代史,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并期有利于完整保存近代伟人黄兴的珍贵历史文献。
目录
复黎元洪电(1912年6月16日稍后)
和俄国外交官的谈话(1912年6月21日)
和俄国外交官的谈话(1912年夏)
在上海各界欢迎会上的演讲(1912年6月23日)
在中国同盟会上海支部夏季常会上的演讲二件(1912年6月30日)
复郑占南书(1912年7月1日)
与陈其美等介绍日医启事(1912年7月6日)
华法美三大共和国纪念会祝词(1912年7月10日)
致袁世凯书(1912年7月中旬)
致南京同盟会支部夏季大会电(1912年7月20日)
与礼和洋行借款会同(1912年7月27日)
附:财政部致黄兴蒋作宾函(1912年7月27日)
七绝一首(1912年夏月)
在旅沪湖南同乡会欢迎会上的答谢词(1912年7月30日)
筹办旅沪湖南公学募捐启事(1912年7月)
为《武昌两日记》题写书名(1912年夏秋间)
与孙中山致袁世凯电(1912年8月2日)
附:袁世凯复电(1912年8月3日)
致财政部电(1912年8月4日)
致谭人凤电(1912年8月8日)
与孙中山致中国同盟会各支部电(1912年8月13日)
与柏文蔚等发起熊成基烈士追悼会预告(1912年8月15日)
复黄钺书(1912年8月16日)
致袁世凯电(1912年8月18日)
附:袁世凯复黄兴电(1912年8月19日)
复袁世凯电(1912年8月20日)
致北京天津各界电(1912年8月21日)
暂缓北上启事(1912年8月24日)
与孙中山等介绍西医梁重良启(1912年8月25日)
致袁世凯电(1912年8月27日)
附:胡瑛于右任等致袁世凯等电(1912年8月30日)
《铁道杂志》序(1912年8月)
致陈嘉会电(1912年9月1日)
致章士钊书(1912年9月5日)
与仇亮致华侨联合会电(1912年9月5日)
……
书摘插图
复黎元洪电(1912年6月16日稍后)
铣电敬悉。共和肇造,公为首功。兴以菲材,谬蒙褒许,实所感愧。此后在野,仍当尽力民国,以副雅怀。
据《黄留守书牍》
和俄国外交官的谈话(1912年6月21日)
1912年6月前后,由于袁世凯的篡权专制,对革命党人步步进逼,国内发生动荡,黄兴等人颇有预见地对形势作了分析。“同盟会的某些领导人都看出来,国家机器的主要杠杼都掌握在敌视共和国的人手里。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黄兴在(1912年)6月21日和俄国外交官沃兹涅先斯基的一次谈话中对有关国内形势的分析。黄兴感到不可避免会出现新动乱。”(贝洛夫:《1911-1913年的中国革命》)他说:
并不是由于财政困难,也不是由于仓卒地把军队遣散,而是另外带有原则性的、完全出自政治方面的原因。
从革命成功之日起,在共和派里面,就是说在政府、军队和行政机关的现有成员当中,混进了异己者,甚至是新制度的敌对分子。
我个人认为,可能当我感觉到革命组织者内部不够统一和团结时,这个问题就存在了。这些人以为是时候了,可以慢慢地、小心地把国家机器转向,使我们走回头路,打着共和国的旗号恢复旧制度,照旧专横地、不受监督地任用某些人,照样卖国。起初仿佛出乎意外地振作起来的中国整个国家生活,在最近两个月内就悄悄地偃旗息鼓了。今后怎么办?如何以自己的力量来挽救祖国?对这样普通的问题有人不去理会,而忽然对伟大的民族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官员要穿什么样的服装?如何用欧洲的借款来给官员支付薪俸?
新生共和国最危险之所在,会使她在人民心目中威信扫地。据俄国外交档案,中国案卷第357号第71、72、75、76页,转引自E.A.贝洛夫:《1911—1913年的中国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