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中英)

分类: 图书,外语 ,英语读物,英汉对照,
作者: 葫芦岛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 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5-6-1字数: 60000版次: 1页数: 167印刷时间: 2005/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0850735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59年前,在中国东北一个不大的港口城市葫芦岛,仁厚的中国人开始将105万敌国的国民,其中包括一些曾经直接伤害过中国同胞的日侨俘送回他们的故乡日本。发生在1946年的这次遣返日侨行动,至今还令许多日本人感动,不断有人越洋过海,前来寻访他们的“再生地”葫芦岛。
葫芦岛日侨大遣返,是中美、国共协调合作处理战后问题的结果。葫芦岛日侨大遣返,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特别是葫芦岛这块曾被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过的土地,在自己还是遍体鳞伤的状况下,无私地张开双臂,接纳了百万敌国侨民,并让他们从这里踏上归国之路。本书以大量珍贵的史料图片、简明的文字说明向我们讲述一段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感人事件。中英文对照,可供中外友人阅读。
目录
前言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
早期移民
试验移民
国策移民
日本移民的危害
百万日侨大遣返
东北日侨遣返的部署
国民党控制区日侨的遣返
中共控制区日侨的遣返
历史的回声
反思历史珍视和平
重访再生地 续写友谊篇
友好之树常青
书摘插图
反思历史珍视和平
1945年初,为了补充兵源的不足,关东军根据学生动员令,把许多中学生送到对苏作战前线,充当炮灰。当时尚在长春新京一中读三年级的田原和夫、谷口佶、国弘威雄、间濑收芳等120多名同学被送到位于东宁镇的报国农场。他们在向长春逃跑途中被苏军俘获。由于他们是一些十几岁的孩子,随后又被释放了。1945年10月11日下午,他们在饥渴交加中逃难到石头村(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石头村)。中国村民看到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及时对他们进行救助,挽救了他们的性命,使他们后来得以顺利从葫芦岛返回日本。他们对这段历史一直铭记在心,并纷纷著书立说,警示后人。现住在名古屋的退休教授间濑收芳先生对自己在中国石头村的经历,一直念念不忘。他说:“我们100多人多亏得到石头村人的无私照顾,才得以
生存下来。石头村人的厚爱,我们同行的人谁都不会忘记。照顾我们的老人自己也有小孩,看到房间住不开,就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别人家。当时我15岁,连病带饿,身子很瘦,奄奄一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把我抱在炕上,又端来一盆温水给我擦洗双腿,一直到擦暖了为止。老奶奶善良的心通过双腿温暖了我的心。如果没有老人的帮助,恐怕见不到我的父母。”间濑老人说,他这一辈子有两个再生的地方,永远无法忘怀:一个是石头村,一个是葫芦岛。
日本作家田原和夫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蒙受到巨大创伤,但是中华民族没有屈服,坚忍不拔地向着明天。中国的强大对日本不会构成威胁,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向别的国家发动过侵略战争,中国是一个仁义之邦,中国发展了对日本及整个亚洲国家都有利。”他回忆过去时十分激动:‘那时我读中学三年级,刚刚15岁。因紧急动员令,被带到了中苏边界。后来到了石头村,当地老乡收留了我们,给我们很多吃的,这非常可贵,可以说是绝路逢生。为什么我们当时还是孩子,就卷入了那场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我就写了这本书——《满苏边境,15岁的夏天》。那场战争让我们受了不少苦,也让我们懂得了和平的可贵。一旦发生战争,首先受害的就是老人、妇女和小孩,绝不能再发生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