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白领群体及其生活方式的理论与研究(社会学文库)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作者: 夏建中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19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0909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社会分层、生活方式和消费社会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生活方式、消费社会学和白领阶层的理论;另一方面是对我国城市白领群体生活方式和消费实践的实证研究。后者的研究听依据的数据来自于对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白领群体的一项调查。
作者简介
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学与社区研究、文化与消费社会学研究等。曾先后在日本庆应大学、关西学院大学、筑波大学、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休斯敦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和比利时欧盟委员会进行学术交流或学术研究;并且是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和美中学术交流项目的交流学者。
目录
第一章 消费社会学的理论发展与当代研究
一、消费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二、消费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三、当代消费社会学的研究
第二章 白领研究概述
一、白领的概念
二、白领的阶级属性
三、白领的社会地位
四、白领的生活方式
五、权力的行使方式
六、白领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我国城市中产阶级形成的背景、构成状况、特征及功能
一、中产阶级形成的社会背景
二、中产阶级的构成与现状
三、中产阶级的特征
四、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 社会学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
一、生活方式研究的意义
二、生活方式的概念之争
三、生活方式的研究历史
第五章 中国城市白领阶层的生活方式
一、中国白领群体的产生
二、白领群体的生活方式
三、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与理性选择
第六章 白领群体消费观的实证研究
一、白领群体概述
二、阶级、消费与生活方式研究
三、白领群体的消费特征
四、解释与思考
附录 远东经济评论:中国精英生活方式调查
书摘插图
第二章 白领研究概述
一、白领的概念
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队伍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产业工人在劳动力总数中的比例下降,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白领工薪职员。首先注意到这个新的社会现象并对它展开研究的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莱德勒(Emil Lederer)。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白领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对_启领的研究愈益深入,“白领”概念频频出现在西方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中,成为一个通行的术语,但是学者们对它的解释并不一致。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解释认为,“白领”是脑力劳动者,“蓝领”是体力劳动者。这种解释最初是由莱德勒作出的。他把白领确定为“所有不从事纯粹体力工作的雇员”。这种看法曾流行一时,这是因为过去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十分明显。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几乎都是繁重的、肮脏的、不需要专门训练的简单工作;而脑力劳动者大都受过高中或职业学校以上的正规教育,他们的工作轻松、干净,与体力劳动者相比,经济收入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工作更有保障。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以计算机的问世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体力劳动大大减少,蓝领劳动者中脑力劳动的成分日益增加,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很多白领人员不相上下。同时由于办公设备的自动化,白领人员工作中的体力的、机械性的劳动反而增加,典型的白领办事员、誊写员、打字员,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与其说是脑力劳动,不如说是体力劳动;相反,历来被看做是蓝领的工场技工,有相当多的人实际上从事的是需要技术与知识的脑力劳动。所以,若仅以脑力劳动者作为白领的基本含义,就越来越名不副实了。鉴于此,近年来,很多人已放弃了白领是脑力劳动者的说法,一些坚持这个观点的人也改称白领为非体力劳动者。
第二种解释认为,白领是雇主的助手和伙伴,他们在社会上承担四类职能,即行政事务;设计、计算、研究、分析等技术工作;监督、管理、控制;经营商业、买卖。这四类职能的一个共同点是:以前它们都曾经是雇主担任的。所以不管担任这些职能的人目前从事的是多么初级而平常的工作,只要这些工作是(有些甚至现在还是)雇主工作的一部分,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就相对较高。这种看法较第一种解释前进了一步。它不仅指出了白领与蓝领在社会地位上有明显差别的原因,而且对“非体力劳动者”的范畴作了明确的界定。作出这种解释的是德国社会学家弗里茨,克龙奈。
第三种解释认为,白领具有两个明显标志:从工作环境看,白领从事的是“科室工作”而不是在车间同机械打交道,他们在工作时穿着平时上街时的一般服装,而无须穿工作服;从工作对象看,白领多是与文件、文字、符号以及与人打交道,而蓝领的工作对象是物。作出这种解释的是瑞士社会学家罗杰吉罗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