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王震传(平)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王震传(平)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传记,军事人物,

作者: 《王震传》编写组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860000版次: 1页数: 770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1006964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王震,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湖南浏阳。1922年起在长沙当工人,曾担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参加过长沙的工人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转入地下从事交通、兵运等工作。1929年参加游击队后,任游击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1930年起先后任红军湘东独立师第三团政治委员、湘赣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八军代理政治委员、湘赣军区代理司令员等职,参与领导巩固和发展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并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8月任第六军团政治委员,与任弼时、萧克率部西征。与贺龙所率领的第二军团会合后,参与领导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及之后的反“围剿”作战,先后任湘鄂川黔省委委员、军委分会委员等职。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政治委员,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斗争。抗战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收复晋西北七城的作战,并指挥邵家庄和上下细腰涧等战斗。1939年10月率部返回陕甘宁边区,先后兼任绥德军政委员会书记、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和卫戍区司令员等职。1940年底率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屯田开荒,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两年奋斗实现粮食和经费基本自给,三五九旅因此被誉为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1944年11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湘粤边,任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兼湘鄂赣军区司令员、湘鄂赣边区副书记等职。抗战胜利后率部北上,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6月参与指挥中原突围作战,尔后率三五九旅返回陕甘宁解放区。之后历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作战。1949年2月起先后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陕中、扶乘和解放西宁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率部挺进新疆,任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兼军区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等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领导屯垦戍边,为建设边疆、巩固边防做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2月起历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文革"中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7年起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8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目录

第一章从放牛娃到师政委

第一节童年时光

第二节少年求索

第三节投身革命

第四节流亡生活

第五节组建游击队

第二章策马湘赣

第一节井冈山会师

第二节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第三节第四次反“围剿”

第四节抵制“左”倾路线

第五节第五次反“围剿”

第三章在长征路上

第一节告别湘赣西征

第二节转战湘鄂川黔

第三节突出重围开始战略转移

第四节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

第五节走过草地

第六节山城堡战斗

第四章驰赴华北战场

第一节红星永远铭刻在心上

第二节“这是我头一次打鬼子”

第三节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部队

第四节在战斗中发展壮大

第五节粉碎敌人对晋西北的围攻

第五章战斗在晋察冀边区

第一节挺进恒山山脉

第二节在反围攻战役中

第三节上、下细腰涧歼灭战

第四节和白求恩的战斗友谊

第六章回师陕甘宁边区

第一节同“犯官”何绍南斗争

第二节进驻南泥湾屯田

第三节“陕北的好江南”

第四节接待中外记者团

第五节在整风运动中

第七章孤军奋战的南征

第一节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

第二节挺进鄂豫边区与新四军会师

第三节转战鄂南与湘赣边

第四节“我们走着一条痛苦的血染的路”

第五节从大瘐岭北返的艰险的历程

第八章荆棘塞途的突围路

第一节中原军区挫败了顽军围歼的阴谋

第二节谈判旧上的角逐

第三节中原部队突围西进

第四节杀出进军陕南的通道

第五节第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第六节越过咱陕公路

第九章延安保卫战

第一节解除陕甘宁东侧的威胁

第二节奔赴延安

第三节首战青化砭

第四节再战羊马河

第五节三战蟠龙镇

第十章从内线防御到外线进攻

第一节收复陇东和三边

第二节扭转西北战局的一仗

第三节向胡宗南背后进军

第四节解放运城之战

第十一章进军国民党统治区

第一节“争取一九四八年第一功”

第二节“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第三节在刘戡全军覆灭的战场上

第四节不甘于病榻寂寞

第五节壶梯山凯歌

第六节永丰镇全歼第七十六军

第十二章解放大西北

第一节请缨到新疆去

第二节挫败胡马反扑西安

第三节虢镇三请电业专家

第四节痛歼青马“铁骑”

第五节直捣青马老巢

第六节“不教胡马度天山”

第十三章和平解放新疆

第一节新疆和平起义

第二节进军新疆

第三节建党建政

第四节改造起义部队

第五节剿灭乌斯满匪帮

第十四章奠定屯垦基础的生产建设

第一节为建设珍重人才

第二节开展农业生产运动

第三节创建现代工业

第十五章新疆的民主改革

第一节从减租反霸到土地改革

第二节牧区改革的风波

第十六章铁道兵司令员

第一节到苏联治病前后

第二节开辟华南出海通道,抢建黎湛铁路

第三节巩固东南海防,抢建鹰厦铁路

第十七章共和国农垦部长

第一节“我这个人的革命生涯,就是从南泥湾开荒,到全国农垦,还是开荒”

第二节率团东渡考察日本农业

第三节毛泽东说:“搞生产要学科学技术”

第四节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永存

第十八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建和发展

第一节与众不同的战略眼光

第二节创建多种经营的国营农场,实现工农业现代化

第三节戈壁滩上崛起的现代新城

第四节“植棉禁区”创造全国棉花高产纪录

第五节四进塔里木

第六节改写“一代而终”的历史

第七节永存的丰碑

第十九章开发北大荒

第一节率师挺进三江平原

第二节黑土地的初步崛起

第三节在调整中前进

第四节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构想

第五节情系北大荒

第二十章创建我国橡胶生产基地

第一节突破天然橡胶种植禁区

第二节“科研单位应该建在生产基地”

第三节为开创橡胶事业呕心沥血

第四节平息一场风波

第五节六临“金江农场”

第六节西双版纳的“第二战场”

第七节创造了世界植胶奇迹

第二十一章在“文化大革命”中

第一节“我是革命的!”

第二节毛泽东说:“你是打不倒的!”

第三节下放江西的两年

第四节回到北京,恢复工作

第五节战友情深

第六节难忘的一九七六

第二十二章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上)

第一节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

第二节抵制“两个凡是”

第三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第四节“闭关自守是不行的!”

第五节“对上海宝钢,就是你没有吹冷风!”

第六节从深圳到珠海

第七节在当年工作过的地方

第八节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十三章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下)

第一节解决新疆民族矛盾

第二节“我是农垦战线上的一个老兵”

第三节“革命岂须桑梓地,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四节关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第五节“我梦见自己回延安了!”

第二十四章在中央党校的日子里

第一节对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探索

第二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第三节“提高教师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第四节“我就做党校的‘后勤部长’嘛!”

第二十五章在国家副主席岗位上(上)

第一节“毛泽东的旗帜不能丢!”

第二节时刻关心党和国家大事

第三节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第二十六章在国家副主席岗位上(下)

第一节推动三峡工程上马

第二节致力于发展我国对外友好关系

第三节重视发扬革命传统

第四节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

第五节为教师奖励基金会呕心

第二十七章风范永存人间

第一节与疾病作顽强斗争

第二节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王震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从放牛娃到师政委

第一节童年时光

公元1908年4月11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一日),湖南省浏阳县北盛仓乡马跪桥村的佃农王富成的长房儿媳董其谱,生下一个男孩。祖母高婆婆取“盘古开天”、“开门见喜”中“开”的寓意,为其起乳名“开伢子”。王富成喜得长孙,虽然不可能像富贵人家那样隆重庆贺一番,但是佃户家添丁,毕竟是一种兴旺的象征,因此,全家人都十分高兴。这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就是日后叱咤风云的一代英豪,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王震。

王震的出生地马跪桥,西距省城长沙一百多里,东南距浏阳县城五十多里,北靠捞刀河,与南面的浏阳河遥相呼应;层峦叠嶂的大围山就像一道绿色屏障屹立在东方。小而言之,马跪桥北面几里路是北盛镇和捞刀河渡口;西南约二里是团山,山上有个赵公庙,是为纪念赵子龙而建,北盛镇的洋学堂光裕小学就设在庙中;南面二里余是狮形山,上面有供奉天符大帝的大菩萨庙,一个乡下私塾教师就在庙中开课。童年的王震就生活在这些青山绿水之间,这方山水以其独特的灵性滋润过王震的思想、感情与性格。

王震的祖上原住乌龙乡押口村,由于水灾,祖父王富成20岁那年带着全家老小逃荒到北盛仓乡马跪桥村,成为租种团防局土地的佃户。“王富成”是王震祖父的大名,但却很少有人这样叫他,而小名“济运”,却是人们称呼他一辈子的名字。上了年纪之后,济运老汉就被乡亲们尊称为“运佬子”。运佬子一家三代起早贪黑在租来的80亩稻田上辛勤劳作。遇上好年景,缴清田租,全家人还可以勉强糊口;但遇水旱天灾,则缴不起租子,更无剩米下锅,只有以野菜充饥了。因为家里穷,养不起骡马等大牲口,家中只有一头小水牛犊。这头小水牛犊成了全家人的宝贝。运佬子正直、勤劳,性格倔强。他把摆脱贫困的希望寄托在长孙身上,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也要送长孙去上学。祖母高婆婆聪慧豁达,特别钟爱长孙,总是悄悄地在王震的饭碗里米饭下面放一个熟鸡蛋。王震最初用过的学名“王余开”,凝聚着祖母对长孙早成大器的期盼。后来,王震又为自己起了个“王正林”的名字;1929年改名“王震”,并沿用终身。

王震的父亲叫王贵财,敦厚老实,躬身力田。后来,受儿子的影响,先是参加农会,1930年10月又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军中的一名炊事员,转战到江西万载,1934年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母亲董其谱,俊秀的脸颊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宽厚的嘴唇。王震长相酷似其母。母亲过人的胆识和慈善温和的性格,赋予王震一生宽以待人的品德。

王震的外祖父叫董香桃,家住马跪桥村东头。外祖父疼爱王震,王震也特别喜欢外祖父。后来,王震曾回忆说,在他的一生中,外祖父对他的影响最大。年轻的时候,外祖父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军,习过武,读过私塾,知道不少古今故事。所以,他常常给童年的王震讲故事,像金田起义,像绿林好汉,像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等。这样,在王震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埋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种子。不仅如此,王震的性格也很像外公,连家里人都说王震三分是王家的人、七分是董家的人。可以说,外祖父对王震思想、感情及性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1914年,6岁的王震在全村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下,由爷爷领着到邻村新江铺读私塾了。私塾的老师姓周,当地人叫他“犁耙先生”,意思是这位周先生学识肤浅,只能教授《百家姓》、《三字经》这些简单的基础知识。不仅如此,周先生还有点嫌贫爱富。来私塾的二十多个孩子多是富家子弟。除学费外,富户还常常给周先生一点小礼,而王震家十个铜板的学费还是东拼西凑,哪里有钱送小礼?这就难免受到老师的冷眼和体罚。更有甚者,班里的周次生和周护生兄弟俩是土豪恶霸周露吾的儿子,他们倚仗权势,欺侮穷人,对王震动辄拳打脚踢。王震常常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有一次,王震又被周家二位少爷痛打了一顿,父亲要去找周家说理,祖父和外祖父却坚决不同意,因为他们深知周家有钱有权有势,一个穷佃户怎能斗得过呢?

后来,因为身体不好,王震从私塾辍学回家待了一年。这期间,王震在家放牧家里仅有的那头牛,同时,跟姑父赵明上习武,学习大正拳。姑父是拳师世家,家住离马跪桥五里远的梁陂岭,其父赵义山是大正拳武师,扶危济弱,侠肝义胆,在当地颇有声望,人称“义气赵”。王震跟他学习武功,也深受他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品格的影响。8岁那年,王震到北盛光裕(亦称团山殿)小学读书。北盛小学是模仿西式学校建起的洋学堂,学校设在马跪桥村南二里路远的团山赵公庙里。在这里,给王震影响最大的是李紫轩老师。李老师是浏阳洞阳乡横山村人,40岁上下年纪,中等身材,时常穿着一身褪了颜色的蓝布长衫,一顶礼帽平常很少戴,只是逢年过节访亲会友时才戴一戴,但是,每年迎接新生,李老师总是戴上那顶礼帽,以表示他心中的无比欢欣。因为李老师个子不高,又有点瘦弱,加上他的斯斯文文,所以人们私下里都叫他“斯文小媳妇”。别看李老师平时斯文,一旦站上讲台,却与平常判若两人,严肃得不怒而威。这也许与李老师瘦小的身材所显现出的老成和精干有关。李老师主要教授“国文”(后称“国语”)和“修身”(即“道德修养”)课。王震的作文不好,李老师曾在他的一篇作文后批语:“句不成句,章不成章,字又糊涂,戒之戒之。”但让王震大受其益的是李老师讲的“修身”课。李老师常常让学生背诵的名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修身准则对王震的人格精神影响很大。王震一生刚直不阿、坚韧勇毅,与幼年所受的影响有关。最感动王震的还是李紫轩老师讲浏阳人谭嗣同的故事。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自幼发奋苦读,成年后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一心要拯救多灾多难的中国出水火。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对谭嗣同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品格,李紫轩老师无比崇尚。在课堂上,他总是侃侃而谈。讲到慷慨激昂时,李老师往往不能自已,或是引吭高歌,或是热泪盈眶。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童年时的王震,使他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王震后来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曾这样写道:“幼年反抗思想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李紫轩先生。他和外公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而另一个启蒙老师,那就是贫困。”(李紫轩的儿子李信,自幼参加革命,后加入红军。抗战时曾任第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北盛光裕小学,王震收获很大。但好景不长,他与恶霸周露吾儿子间发生的冲突很快又给他带来新的灾难。那是在一次放学的路上,一个叫根伢子的学生被周家少爷周次生强迫当驴骑,王震见状,义愤填膺,冲上去把周家少爷拉下来,这就引发了两人的较量。这次周家少爷可不是王震的对手,结果大败而归。因为这次冲突,周家强迫王家赔偿一百块大洋。王家拿不起,最后不得不把那头小牛赔给周家。小牛是全家人的帮手,没有了它,几十亩地只有靠全家人的双手和双肩去耕种收获了。在全家人看来,小牛比一百块钱重要得多,甚至比家里人还重要得多!难怪小牛被牵走后,父亲王贵财非常痛心地对王震说:“开伢子啊,你要是能给咱家换一头牛多好啊!”周家夺走了王家的牛,并未就此罢休,进而勒令校长开除王震。虽然李紫轩全力保护,但终于没能成功。1918年冬,王震不得不退学了。这一年他才10岁。

后来,王震又进了一次私塾。私塾的先生是位村究,主要讲授《论语》、《孟子》、《左传》、《诗经》以及《唐诗三百首》等。由于老先生是个半瓶醋,而且常常耽于算命,装神弄鬼,所以,王震这段时间,收获不大。12岁那年,王震结束了学校的读书生活,回家从事田间劳作。13岁时,王家因妯娌不和分家,王震家里分了140块钱的债。为还这笔钱,王震被送去学石匠。但因为那石匠师傅是一个贪婪、凶狠、冷酷的家伙,王震不仅干活没有分文报酬,而且一天三顿吃的都是野菜汤,还常常挨打受骂。一气之下,王震就跑回来不干了。

1921年底,大财主周露吾向大正拳武术队下战书,要比武。在这之前,周家已经从江西请来一位武术老师,专门教授周家少爷武功。实际上,这次周家的意思是要让王震吃点苦头。经过拼搏,大正拳胜利了。然而,周家依仗大儿子周首生是乡长,下令解散大正拳武术队,否则就以扰乱秩序、图谋反叛论罪。无奈,“义气赵”只好携家带口闯荡江湖去了。

此时的王震,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第二节少年求索

1922年正月,经过慎重考虑,13岁的王震决定去长沙。为什么要到长沙呢?一是长沙离家较近,是自己知道又未曾去过的大城市;二是二叔王贵元经常到长沙做买卖,从二叔那里能了解去长沙的具体路线,也可得到二叔的帮助;三是半个月前,王震认识了两个人,一是潘心元,另一个是田波扬。他们都是浏阳北乡人,是从长沙来家乡闹革命的辛亥革命学生军,所以,在王震的心目中,长沙就是革命的中心,是出气翻身的地方;四是父亲趁农闲到浏阳县城找活干了,这时,出走的机会已经成熟。这样,王震一面问明二叔去长沙的具体时间和路线,一面又帮家里做了许多活儿,偷偷地作好了离家出走的准备。在二叔动身去长沙的那一天拂晓,王震不辞而别,悄悄离开了母亲、妹妹和弟弟,告别了故乡,一个人向长沙走去。

从马跪桥村到长沙有两条路:一是在北盛镇捞刀河渡口乘船到长沙,二是在北盛镇捞刀河渡口乘船到永安市,下船改换旱路去长沙。第一条路少有人走,因为捞刀河弯弯曲曲,既花钱又费时。人们大都走第二条路。王震也是走第二条路,只是稍稍有些不同。王震没有在捞刀河渡口乘船。而是步行到三十多里外的永安,在永安渡口等二叔。二叔做梦也没有想到,13岁的侄子竟会在永安等他并要与他一起到长沙。开始,二叔怎么也不同意带王震去,但见王震坚持要去,二叔也就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到了长沙,王震随着二叔沿街叫卖夏布,长沙的街道几乎都走遍了。布卖完了,二叔要带王震回去,但他说什么也不肯。二叔回浏阳后,王震才开始了真正的独立生活。

二叔给他的钱很快花光了,王震开始流浪街头。好在来长沙前在永安时认识的一个小乞丐,这时成了他的好伙伴,使他在精神上得到了不少安慰。

这个时候,湖南军阀赵恒惕为了扩充势力,在街上设立“募兵处”招兵买马。王震为了填饱肚子,就去报名当兵(此时王震改原名“王正开”为“王开林”)。碰巧这时来了一个年轻军官,一问,王震竞与他是浏阳同乡,这样,王震就被编入陆军测量局新兵连,当上了连长的勤务兵和护兵。这个连长确是浏阳人,叫黄文煜,出身绅士家庭。王震原认为他收留自己表明他是个好人,没想到他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王震要为连长打洗脸水,倒茶送饭,洗衣端尿,几乎无事不做。一旦稍有差错,连长对他非骂即打。而且每月发给新兵的两块银圆(王震身兼勤务兵和护兵,钱也就有两份),王震一分钱也未见到,全部装进了连长的腰包。最后一次为黄连长做事,是从蕃正街到青石桥药铺抓药,因为迷了路,回来晚了,黄连长又骂又打。先是让站岗的哨兵把王震按在地上,他即拳打脚踢;而后又用皮鞭抽打,疼得王震在地上滚来滚去。但王震紧咬着牙关不哭不喊不求饶,连两个哨兵都看不过去,跪下来为他求饶。直到打累了,黄文煜才扔下皮鞭,让哨兵把王震拖出去,罚站一夜,翌日三餐不准吃饭。在饥寒交迫、疼痛愤恨的情况下,王震悄悄地逃走了。

逃出黄文煜部队这个虎狼之地,王震来到市郊一个姓林的浏阳人(二叔曾告诉过他)的住处。这个老乡在那里种菜贩菜。看着王震可怜,老乡就把他收留下来,雇他往城南火宫殿几家饭馆送菜。这样,王震才可以与那个乞丐小朋友勉强糊口。从郊外到火宫殿有十五六里路,王震每天要挑满满的两篮子菜跑两个来回,一天下来,他又累又饿。没过多久,他脚上那双鞋的底就磨光了。最可悲的是,就在人家欢庆春节时,王震的小朋友因被狗咬,伤口恶化高烧不止而离开了人世。春节刚过,菜农林家因无菜可卖,就把王震辞退了。真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无奈,王震又回到长沙市内,在捞刀河与湘江交合处的沙口码头给别人帮帮忙,赚点小钱维持生活。巧得很,有一天,就在这个码头上,王震又与二叔见面了。这次二叔是担着父亲、兄长、嫂子及王震外公的重托,顺便找王震回家的。见王震态度坚决,非要干出个名堂才回家,二叔只好带他去火车站附近的落星田找一位叫刘升林的老汉。刘老汉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驼背老人,原是人力车夫,因年岁大不能继续拉车,就开了个起火店,专供十几个浏阳籍的人力车夫吃住。在刘老汉的帮助下,王震正式当起了人力车夫。这个活计十分辛苦,一月下来,缴了车租,缴了伙食住宿费,就没有什么剩余了。俗话说:“着意寻不见,有时还自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震被长沙火车站的黎湘副站长(他也是浏阳人)看中了,并介绍他到铁路上做事。从此,王震就成为一名长夫,在铁路上干各种杂事,像打扫站台、搬运行李、接送电报等。这期间,王震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常常被黎湘叫去给铁路局下属的一些工会分会和团体送材料信件。因为黎湘是秘密的共产党员,此时的王震已开始取得党的信任了。因此,从拉车夫到铁路长夫是王震人生道路的转折点。

王震传(平)

王震传(平)

王震传(平)

王震传(平)

王震传(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夷氛闻记清代
唐六典(精)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人民文库丛书
伯恩施坦文选—人民文库丛书
三松堂自序—人民文库丛书
奥林匹克宣言(X)
创业投资激励理论与期权管理研究(L)
日本循环经济法规与实践
日美司法审查比较研究——以司法消极主义为视角(L)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