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阅读丛书—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

分类: 图书,文学,戏剧,
作者: 谭帆,徐坤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218000版次: 1页数: 206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13190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以“人”为纲,选取自先秦至晚清具有代表性的20位著名演员为个案,对其生平和艺术创作详加描述,在对个体作分析的同时,力求以点带面,对优伶及其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也顺带作一点分析介绍,如“优孟”一节附带古代优伶的“讽谏精神”,“李延年”一节带出对“优伶世家”的介绍等,并适当地将大致相近的优伶及其表现归拢在一起,以求读者诸君对古代优伶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 中国古代优伶延续数千年历史,内涵颇为丰富,但由于优伶地位之限制,留存的材料稀缺不全,且大多有着浓重的“传闻”意味。本书力求事出有据,但为了行文的需要,细节部分则作了必要的点染生发。
内容简介
在古代中国,优伶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从事歌舞表演、滑稽诵笑、戏曲和说唱艺术等职业,供人娱乐,给人消遭,自身的遭际与命运却往往具有浓重的悲剧意味。
中国古代优伶史是一部表演艺术创造的辉煌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书以“人”为纲,选取自先秦至晚清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名演员为个案,对其生平和艺术创造详加描述,同时也以点带而地介绍了优伶及其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
作者简介
谭帆,1959年10月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专攻中国戏曲史、中国小说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著有《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金吊口义与中国戏曲批评》、《优伶史》、《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阐释》、《中困小说评点研究》、《中国雅俗文学思想论集》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幽雅阅读吴志攀
引言
一、“梨园妙曲齐阳阿,衣冠优孟舞婆娑”——说优孟
二、“可怜兄妹承新宠,未必风霜耐岁寒”——一说李延年
三、“日暮尔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说绿珠
四、“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说黄旙绰
五、“莫向南山轻一曲,千金原是永新人”——说许和子
六、“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说雷海青
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说李龟年
八、“月照芙蓉水殿秋,仙韶一曲奏《凉州》”——说菊夫人
九、“今日娥眉亦能尔,千载同闻侠骨香”——说严蕊
十、“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说珠帘秀
十一、“意态山来看不足,揭帘半面已倾城”——说顺时秀
十二、“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说商小玲
十三、“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马锦
十四、“天锡串戏妙天下,佳刷出出有传头”——说彭天锡
十五、“五陵侠少豪华了,甘心欲为王郎死”——说王紫稼
十六、“身怀绝艺无人识,一朝得显御前尊”——说陈明智
十七、“乱弹巨擘属长庆,字谱昆山鉴别精”——说程长庚
十八、“赶三一死无苏丑,唯有春山唱打围”——说刘赶三
十九、“阳春白雪怀优孟,法曲长留一瓣香”——说岳春
二十、“风雨白年喜连成,梨园万代传芳馨”——说叶春善
后记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书摘插图
一、“梨园妙曲齐阳阿,衣冠优孟舞婆娑”——说优孟:
梨园之祖,后世亦通常以“梨园”指代戏曲行业。不过,若要论及中国戏曲演员真正的始祖,先驱者则并非唐玄宗或唐代众多的梨园子弟,而要继续上溯到更早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优孟”才是公认的中国戏曲演员之始祖,“优孟衣冠”则是中国最早的戏曲装扮。
关于优孟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优孟乃春秋时楚国优人,生活年代与楚庄王(公元前613-前590年在位)大致同时。优孟身高八尺,外形魁梧,仪表堂堂,而且滑稽调弄,机敏多智,常在谈笑中施以讽谏。司马迁《史记》中记述了关于优孟的两件典型事例:
其一是“楚庄王与马”。说是楚庄王有一匹非常喜爱的马,每日让马儿享受着食物充裕、安逸舒适的生活,结果由于肥胖过度得病而死。庄王心疼不已,要求臣下按照大夫的礼仪为马装殓埋葬。朝中官员自然对此议论纷纷,然而庄王一意孤行,宣布若反抗命令者罪可致死。闻知此事,优孟未正面劝阻,而以大哭进谏:“马者,王之所爱也,堂堂楚国之大,可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也,薄!请以人君之礼葬之。”听及这番话,庄王翻然醒悟,明白了自己的想法过于荒唐,遂命人将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以裹众人之腹。
其二是“孙叔敖复活”。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贫穷潦倒,以砍柴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