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教程

分类: 图书,管理,会计,会计理论,
作者: 刘世青,何爱赟主编
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版次: 1页数: 28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70610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目的是从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上,为学习专业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主要涉及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等基本理论;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处理方法。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三节会计方法与会计计量
第四节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第三节会计凭证
第四节会计账簿
第三章资产
第一节货币资金
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节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四节存货
第五节长期股权投资
第六节固定资产
第七节无形资产
第四章负债
第一节流动负债
第二节非流动负债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实收资本
第二节资本公积
第三节留存收益
第六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收入
第二节费用
第三节利润
第七章财务报表
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利润表
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五节附注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第二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四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1.会计的原始计量行为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活动极其简单,人们对生产过程数量方面的了解,只凭头脑记忆或简单的刻记。当猎物、谷物等有了剩余并进行交换时,由于没有文字出现,人们只能用“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石记事”、“刻契记数”等简单的方法。这些简单的原始的记录、计量行为,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行为,它不仅与会计有关,而且与统计有关,这些行为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随着生产活动的日趋复杂,尤其是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为会计的社会分工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字和数字的出现,为记账、算账等会计工作提供了物质手段,会计便从“原来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了一种专职的、独立的管理生产活动的工作。
2.古代会计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会计”一词。西周王朝设立了专门管理钱粮赋税的官员,总管王朝财政的官员称为“大宰”,掌握王朝计政的官员称为“司会”。《周礼》中记载:“司会……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这里“参互”、“月要”、“岁会”都属于报告文书,具有一定的现代会计报表的功能,说明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的会计勾稽制度。清代学者所著《孟子正义》中针对当时的会计讲:“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即:把日常的零星核算称为“计”,把对一定时期经济情况的总合考核称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