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防御军事与墨家和平主义:《墨子·备城门》综合研究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秦彦士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1006797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者二十年来一直从事墨学研究,先后有多部专著及数十篇论文在大陆及海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而本书更是在著名古文学专家彭裕商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该书充分利用《墨子》诸版本及其校注研究成果,对城守诸篇文本进行新的考校,从而纠正了孙诒让、岑仲勉诸人的一些失误。全书据出土文献及其研究成果全面探讨墨家的守御技术战术,并考墨家兵技巧之特点及其影响;据墨家防御军事学探讨古代和平主义之现代意义。这既是对西方某些人的中国威胁论极好的反驳,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思想资源。
内容简介
本书以《墨子备城门》诸篇为重点,结合墨家学派的演变,对墨家军事学的独特内容做了新的考察。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利用出土文献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对墨家攻守诸器械、城守方法、城防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通过墨家与先秦兵家的比较,并结合后世战争中墨家城守器具、战法的运用,以及后世兵书对《墨子》的继承,论述了墨家军事学的特殊价值及其历史影响,同时还结合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探讨了墨家和平主义的现代价值。此外,本书对孙诒让、岑仲勉等人的著作也有所纠正与补充。
作者简介
秦彦士,男,四川资阳人,1950年出生。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于山东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四川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及比较文化。主要论著有:《墨子新论》、《墨子考论》、《墨子韵读考》、《明本提要》、《老子:跨越时空的智慧》、《名辩思潮与芝诺悖论的历史命运》、《先秦社会与诸子学》、《庄子天下,论墨考辨》、《墨子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目录
序
一、《墨子备城门》诸篇研究现状
二、《墨子备城门》诸篇著者与时代考
三、《墨子备城门》诸篇文本考校
四、《墨子备城门》诸篇所载城制
(一)《墨子备城门》各篇所载城制
(二)墨家城防设施、武器配备表
(三)墨家城守设施考
五、墨家十二攻守战具(战术)考
(一)临
(二)钩
(三)冲
(四)梯
(五)堙
(六)水
(七)突
(八)穴
(九)空洞
(十)蚁(蛾)傅
(十一)轒辒
(十二)轩车
六、出土文献与《墨子》城守诸篇考
七、《墨子》古字考
八、墨家兵技巧考
九、《墨子》城守的历史影响
(一)墨家城守诸器、战术在后世战争中的运用
(二)后世兵书所见《墨子》的影响
十、墨家军事学的地位与评价
十一、墨家和平主义的现代价值
附录
一、茅元仪《武备志》所录《墨子备城门》校记
二、孙诒让、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注释校补
三、墨家城守相关诸器械插图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一、《星子备城门》诸篇研究坝状
作为“兵技巧”的墨家城守各篇,记载了大量墨子及其后学的城防军事战术、技术,其中许多攻守城技术早已失传,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由于其中的内容涉及中国古代不少科学技术知识的内容,以及有关军队编制作战技术(尤其是防御军事学)、墨家后学的活动方面的记载,因此是中国古代史料中极为珍贵的资料。著名学者岑仲勉先生认为“墨家这几篇书,我以为在军事学中,应该与《孙子兵法》同当做重要资料,两者不可偏废”。
然而,由于墨学在汉代既已成为绝学,后世学者极少关注,加之这一部分文字脱误、混杂极多,涉及的古代典章制度也极少可资参考的资料,故而研究难度极大。即使到近代墨学复兴以后,专注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者也极少,甚至不少人认为它没有多少价值。曹耀湘《墨子笺》即说:“《备城门》诸篇纵使文义定足,在今天实为已成刍狗。”甚至连胡适、梁启超这样在墨学研究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也认为这一部分“于哲学没什么关系”,可以“缓读”。这种认识在学术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日益增加的墨学研究论著中,真正的相关专题研究极少,专著仅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而且还是几十年以前的成果),而真正的专篇研究论文近百年不足十篇。
相形之下国外学者则投入了更多精力,并取得了更多明显的突破: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即有渡边卓等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发表了《关于墨子的城邑守御》等论著,后有田中淡等学者的更深入细致研究。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教授叶山为了研究墨家攻守城技术,还专程到许多相关的考古发现遗址做实地调查,并参阅相关资料,写出了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论著。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近年来随着一些相关文物的发现,目光敏锐的学者据此作出了重要的考证与研究。著名学者陈直、李学勤诸先生相继发表了一些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如陈直先生的《居延汉简与(墨子备城门)诸篇》,李学勤先生的《秦简与(墨子)城守各篇》等。本书即利用上述成果与出土文物以及后世相关资料做进一步的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