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论绘画

分类: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理论,
作者: 王林 著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392000版次: 1页数: 322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669420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因为撰著《绘画与观念》一书,编辑希望我将自己关于绘画的论述编纂成册以配套出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一来是因为《绘画与观念》描述当代绘画及分析绘画所发生的变化,需要回溯关于绘画特征、古典绘画、现代绘画和中国当代绘画的讨论。二来是因为把历年来关于绘画的著述、评论文章放在一起,可以在绘画理论及批评思路上进行自我梳理,对自己的批评言说及所由出发的理论根据负起责任。而且通过描述与分析、回溯与梳理,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当代绘画所涉理论和批评的问题。当然,对于当代绘画较为系统的研究,请读者参阅本人《绘画与观念》一书,故该书中的内容在这里不再重复。
本书所选入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绘画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包括著述中论及绘画理论问题的内容和评论中通过案例分析涉及绘画理论问题的文章。
第二部分“中国当代绘画现象论析”,一是讨论现象,二是评价作品,以油画为主,兼及水墨及版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绘画特别是油画一直是非常活跃的,对其理解必须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进行,读者可进一步参考本人其他文集的相关论述。
第三部分“绘画名家艺术创作评述”,收入对于美术史著名画家的创作分析,夹叙夹议,也顺便探讨绘画范围特别是西方现代绘画中的美术史问题。
本书选自本人下列出版物:重庆出版社l989—1992年《大师画风系列》若干种、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年《当代中国的美术状态》、四川美术出版社2000年《现代美术历程l00问》、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与艺术对话》及2004年《从中国经验开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美术形态学》、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追问——王林论当代艺术》和《在场——王林论当代艺术家》。在此感谢各出版社对本人的支持,并感谢责任编辑戴前锋为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老实说,之所以要编纂这么一个集子,还有一个很私下的原因。几年前中央美院的朋友告诉我,一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因首都机场壁画出名的画家,曾在某研讨会上大批王林“绘画已经消亡”之说。这是有的放矢,但却射错了靶子。需要说明的是,我从来没说过“绘画已经消亡”,也从来不认为“绘画将会消亡”,我只关心绘画在今天所发生的变化。但应该感谢那位点错名的老先生和那些谈论绘画消亡的人们,正因为有此传闻,我才感觉自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当代绘画,于是有了后来的一些撰述。当然,更应该感谢的是那些在所谓图像时代还坚持绘画和坚持讨论绘画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是他们的努力让人类自原始时代开始的艺术样式得以保存,并让理论与批评不得不重新面对美术创作不断变化的历史事实。
……
作者简介
籍贯辽宁,生于西安,长在重庆。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l98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曾策划“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中国经验画展”、首届“上海双年展”、“从西南出发——当代艺术展l958—2007”、“底层人文——当代艺术的21个案例”等数十个展览。
有《美术形态学》、《美术批评方法论》、《绘画与观念》、《当代中国的美术状态》、《从中国经验开始》、《追问——王林论当代艺术》、《在场——王林论当代艺术家》等专著及二十多种编著问世。在海内外刊物发表文章400多篇。
目录
关于本书
I绘画所涉及的理论问题
绘画的艺术特征
论图像的真正价值
现实与写实——论新写实绘画
“写实”如何当代?——从“鲁美”油画所想到的
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思考一对意象油画展的思考
通往终极之路一论抽象和王毅的抽象画
我们何以能够谈论自然——关于风景画与山水画
我们如何谈论艳俗与反讽——艳俗绘画的理论问题
农民题材绘画的创作与批评一以“农民农民”藏品暨邀请展为例
谁来批评许江?——读《视觉那城》与《一米的守望》
批评的层面——关于实验水墨与刘子建作品
制作与观念——刘国松作品读后
观念性与中国山水画——王敬恒案例分析
山水画中的个体表达——崔振宽创作说略
II中国当代绘画现象论析
论深度绘画
深沉的潜流——当代中国表现主义绘画
异样与直呈——第五代画家的艺术状态
对中国波普的追踪评论
1 989年后中国油画的描述与反省
参评中国油画展有感
第二代画家与杜泳樵油画创作
罗中立油画创作集评
独立的艺术与艺术的独立——周长江近作序
张晓刚创作丛论
文人眼底的中国——叶永青的创作道路
形式与激情的东方化——关于周春芽
王川作品略论
逼问历史和被历史逼问的人——《何工作品展》前言
梦想属于自己的孤独——读栾小杰油画有感
在否定中保持自己——王易罡创作之旅
他们在追寻什么——正渠、建伟作品序
杨述其人其画
呼唤沉睡之灵——论庞茂琨油画艺术
为生命作证——曹静萍作品序
艺术还需要深度吗?——读叶强绘画有感
我不在故我思——向庆华作品序
走近的距离——赵晓东笔下的农民形象
在追求与逃离之间——王念东油画作品析
为我族招魂的哀歌——梁全威油画作品序
让废弃之物和我们一起再生——庄红艺作品说略
正在诞生的世界——读保罗阿莱克西绘画作品
水墨艺术四题
刘一原的艺术贡献
突破口上的张浩
试论胡又笨的水墨创作
李华生生平与画作
地域与当代——读蒲国昌水墨画
当代中国版画创作描述
版画创作的困境
向着充实的生命欢呼一康宁版画札记
III绘画名家艺术创作评术
书摘插图
绘画的艺术特征
绘画,是以造型、设色、构图及刻印、拼贴等绘制手段在平面上创造视觉图像的艺术。绘画是二维性空间艺术最典型的样式,其基本特征是作品自身的平面性。这一基本特征包含着绘画的矛盾:平面和立体、静止和运动的对立与转化。所以。绘画的基本特征自然表现在两个方面,或者说绘画要解决的,无非是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多种空间的平面转移,即三维度的(立体的、深度的)、四维度的(加上运动的)现实空间和多维度的心理空间在平面上的表现,这是绘画和外在世界以及被意识到的内在世界的联系;第二是多种因素的平面关系,即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和绘画手段创造出画面结构,这是绘画的本体内容和自身价值,更多地与人的情感世界和本能反应发生联系。当然,这两个侧面在作品中常常是互相联系的,这种划分也尾相对的。
一、多种空间的平面转移
(一)三维性空间
现实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三维空间,绘画要表现物象,首先要解决三维空间如何转换为平面的问题。在这方面绘画有很大的选择性。一类情况是直接服从于视觉经验,力图把对象画成我们见到的样子。其方法主要是:
1.素描
利用光影的明暗变化(所谓五调子)以及解剖学对形体结构的理解来表现对象实体的凹凸,造成立体幻觉。
2.透视
利用形体关系和色彩变化来表现对象间的距离,造成深度幻觉。形体关系的表现包括前露后遮的重叠法、近大远小的比例法,也包括由于角度变化而造成近小远大的角度法(趋于和视线平行的面可能近而小,趋于和视线垂直的面可能远而大,如弯道上向我们驶来的火车的车厢)。色彩变化指的是物象的色彩随距离增加(由于空气的阻隔和空气自身的色调)而逐渐减弱与混合,所以愈远的物象愈简略、愈概括、愈模糊,即所谓远山无皴,远水无痕,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达.芬奇曾告诫画家们,要“区分出似乎是排在一条直线上的各种建筑物的距离变化……就要把最近处的建筑物画上真实颜色,较远的建筑物轮廓则不要画那么分明,并且要画得蓝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