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效应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美)杰维斯(Jervis,R) 著,李少军,杨少华,官志雄 译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35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807685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基于三十多年的观察,罗伯特杰维斯在这本引起争论的书中推断.许多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政治学理论,其基础是错误的。从复杂理论的视角出发,作者观察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事物相互联系的世界中,我们行为的非故意后果是不可避免和难以预测的。这本书所引入的富有说服力的新概念,不仅有益于国际关系理论家,而且有益于所有对比较政治学和政治理论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家。
利用形形色色的学术研究和大量富有启示的实例,罗伯特杰维斯向人们表明,“系统效应”是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重要但又常被忽略的部分……他的洞见也会激发那些对其他社会问题感到困惑的人的想象力……从总体上看,《系统效应》的寓意使人清醒而又富有价值。
——斯蒂芬M沃尔特《大西洋月刊》
《系统效应》是一部重要和适时的著作,这几乎没有疑问。不仅外交官,而且所有面对决策任务而又无法确知替代行动后果的人都应该仔细研读这本书——这些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非常大的读者群。
——齐格蒙鲍曼《泰晤士文学增刊》
内容简介
《系统效应》一书并没有简单和直接的来源。与作者的其他著作不同,它并不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事件或争论所引发的。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出于这一原因,作者无法确定沿这些思路进行思考的日期或者促成了这些思考的因素。从某些方面来说,它体现了作者此前思考的延续性。正如作者在后文中将更详细地讨论到的那样,这本书的一条主线就是人类事务中战略互动的中心性。在这里像在其他许多领域一样,作者从托马斯谢林的著作中受益良多。我希望这本书和其他书的注释能够说明这一点(实际上,作者第一次写下作者的这一思想是在一篇为一本向谢林表达敬意的书而写的短论里)。作者也看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系统的动态关键性地依赖于相关行为体的知觉(以及它们对于他者知觉的知觉)的许多方式,因此,作者拾起了《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中的某些主题,这有助于解释《系统效应》一书为什么被美国政治科学学会政治心理分会评为了年度最佳著作。不过,该书还涉及了其他许多因素,包括对其他国际政治系统理论以及联盟中变化的讨价还价关系的分析。或许更有趣的是,作者的思考和研究并不限于国际政治乃至政治科学,而是向外扩展并寻求涵盖有关我们的社会世界,实际上也包括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广泛观点。
本书作者将复杂性理论的见解作为自己的出发点,通过观察认为,存在于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人们行为的一些无意识的结果都是不可避免和无法预测的。“体系效应”是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罗伯特杰维斯,生于1940年,196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1968-1974年在哈佛大学任教,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史蒂文森(Adlai E.Stevenson)国际政治学讲座教授,是美国国际关系学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杰维斯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成员,担任过美国政治学会主席。他的著作包括《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1976年)、《核革命的意义》(1989年)、《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1997年)和《新时代的美国对外政策》(2005年)等。
目录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导论
定义与例证
突现属性
相互联系
以自然为背景的博弈不是对抗自然的博弈
第二章系统的效应
间接及滞后效应
关系通常不是由双边决定的
互动而非相加
结果并不随意图而来
管理
检验与方法的含意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
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与自变量都是体系变量
系统作为因变量
系统作为自变量
华尔兹
第四章反馈
反馈的类型
均势
类似均势的其他负反馈
其他形式的负反馈
正反馈
均势、多米诺与螺旋:反馈与武力
第五章关系、替代选择与谈判
三角关系
替代选择与谈判杠杆
结构的影响
判断的空间——并非结构决定
第六章结盟与一致性
系统趋于一致的方式和原因
一致性的成因
作为心理动态的平衡
条件与限度
第七章在系统中行动
信息、信念与行动
缺乏对系统效应的认识
在系统中行动
对系统效应的预期
间接途径
多头并举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导论
定义与例证
定义很少令人感兴趣,但却不能完全忽视它。或许我们应该用波特•斯图尔特法官(Justice Potter Stewart)谈及“猥亵”的一句话来简单地
形容“系统”:“当我看到它,我才了解它。”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曾说:“现代科学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系统观念,而‘系统’究竟是什么却难以定义。”9哈丁在其出色的文章中,通过我也将运用的举例方法对“系统”进行了界定。不过,对“系统”进行更细致一些的界定可能对研究更有益。我们所说的“系统”(system)应当具备以下两点:(1)组成系统的一系列单元(unit)或要素(element)相互联系,因而一部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会导致系统的其他部分发生变化;(2)系统的整体具有不同于部分的特性和行为状态。
正如本章及下一章将揭示的那样,系统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的关系(nonlinear relationships),系统运行的结果不是各个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单相加,许多行为的结果往往是难以预料的。这种复杂性甚至在看似简单和确定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比如,在一百多年以前,数学家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6)通过研究发现:即使是简单到只由3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所进行的运动(比如太阳、月球和地球所组成的天体系统),尽管遵循了科学原理和规律,也难以被精确地认识。人们可以预测几千年以后的月食,却无法预测几百万年以后的月食(几百万年在天文学中其实是非常短的时间)。正如一位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态学的研究者所言,“导致复杂的行为并不需要复杂的因素。最简单类型的自动调节也能……说明它”。系统方法表明,遵循简单和不协调战略的个体行为体能够造就复杂而有序的集体行为,尽管这样的行为未必是可预测和稳定的。同样,生物学家们也强调过,高度复杂的生命形式的构成要素,个别而言,都是十分简单的。
系统运行的反直觉方式——以及连熟练的系统理论家也难以避免的简单化思考的习惯一一用本章开头的那一段引语就能够予以说明。显然,如果油轮具有双层壳体,那么就会较少溢油。不过,相互联系意味着明显的和直接的效应并不一定是支配性效应。直截了当的论证是比较这样两个世界,一个世界用单壳船,另一个世界用双壳船,并坚持其他的一切都固定不变。然而,在一个系统中,其他的一切是不会保持不变的。被迫购买更昂贵船只的航运公司,会削减在其他安全措施方面的支出,部分理由是双层壳体已经提供了更强的保护。以替代方式运油也可以降低相对成本,或许溢油会从海上转到新输油管铺设的地区。然而,油轮溢油可能并不会减少。拿成本与溢油作交换可能反映了托运人和船长的偏好,他们可以通过更高的航速和获取更多的机会而从更高的安全性中得利。如果双壳油轮导致油价轻微上涨,其他的许多结果也会随之而来,从更大的石油存储量,到更多使用替代燃料,以及使穷国陷于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