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学

分类: 图书,管理,会计,各部门会计,
作者: 毛志忠,刘天明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300000版次: 1页数: 297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10353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在内容编写和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高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各章节在组织上尽可能考虑课程内容的完备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以及课程类型等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开展教学。因此,本书适用于专业教学,或者作为各级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会计工作和管理的相关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第四节会计科目
第二章货币资金
第一节库存现金
第二节银行存款
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一节应收票据
第二节应收账款
第三节预付账款
第四节其他应收款
第四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概述
第二节材料
第三节委托加工物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
第四节库存商品
第五节存货期末计价及清查
第五章金融性资产
第一节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二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
第六章固定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
第二节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第五节固定资产减值和处置
第六节固定资产的清查
第七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一节无形资产
第二节其他资产
第八章流动负债
第一节短期借款
第二节应付票据
第三节应付账款及预收账款
第四节应交税费
第五节应付职工薪酬
第六节其他流动负债
第九章非流动负债
第一节长期借款
第二节应付债券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
第十一章收入与费用、成本
第十二章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十三章财务报表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做出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服务。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
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为日常的账务处理提供了依据。第一,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范围。只有那些影响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经济业务事项才能加以确认和计量,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增减、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第二,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账务处理的立场。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对外销售商品时,一方面形成一笔收入,同时增加一笔资产或者减少一笔负债,而不是相反;同时,企业采购材料,导致现金减少、存货增加,或者债务增加、存货增加,而不是相反。第三,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无论是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还是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都最终影响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但是,为了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必须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比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独立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实体,通过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时,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单独加以核算,并编制内部会计报表,企业内部划出的核算单位也可以视为一个会计实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很大。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例如,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是设定企业在正常的情况下运用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依照原来的偿还条件偿付其所负担的各种债务,否则,就不能继续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再如,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否则,就不能继续采用折旧的方法,而只能采用可变现净值进行计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