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道

分类: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王苹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320000版次: 1页数: 300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4707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5年,深圳市委宣传部从“文化立市”的战略考虑,面向广大市民开办了一个城市讲座类的课堂,取名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至此,深圳电视台的《论道》栏目为了配合“文化立市”的战略部署,遂后改名统一为《市民文化大讲堂》了。
《论道》栏目改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后,文字部分的出书工作,已经由深圳社科联统一负责编撰出版,但之前的《论道》节目已播过的好多讲座,我认为它们像陈年的美酒,依然令人陶醉,所以,我一直在默默地做着从电视节目上扒带和文字整理工作,我觉得把专家们高档次、高品位的讲演结集起来,传递出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幸运的是,在整理过程中,得到了所有作者的支持和配合,在此,我虔诚地叩谢每位老师!
令人欣慰的是《名家论道》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让每位老师的思想精华和毕生的研究成果,可以伴随着年轻的深圳,走向未来。
目录
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与中国
城市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崛起
孔子思想与儒家孝文化
商业社会中的人文修养
文学与青年
民生新闻创新与发展
深度体验中国环境
当代人的财富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情感怀沟通
生活艺术与人生价值的自我超越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
中国淑女的古典美
养生与保健
重铸中华“医魂”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
《红楼梦》的姓名学
中国书法的审美情趣
“动漫”从深圳制造走向深圳创造
编后记
书摘插图
城市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崛起
任剑涛
市民一定会关注城市的公共问题的,这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城市的必然处境决定的。市民对公共问题的关注,一定会从个人生活问题过渡到对城市发展组织化的关注——这意味着公民意识的真正崛起。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整个社会必须要改变城市思维,整个城市必须要改变政治生活方式,从而逐渐建立解决城市公共问题的制度化渠道。
一、现代城市的发展
从规范的城市功能上来讲,我国古代城市不能称作城市,它只是一个政治统治的沉积空间——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基层政府,分别由中央城市、省城到县城形成等级架构。包括现代城市的阶级划分,也是我国古代城市体制对现代城市体制的一种负面影响。它使我们把现代城市严格分为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像广州、深圳,还有地级、厅级、县级城市。我们到国外访问,外国人感到眩晕,怎么副市长带队,而市长却只作为代表团的成员,他们搞不清楚——地市级或者副省级市的副市长带队规格很高,而县级市市长地位很低——外国人对此会觉得奇怪。而这种等级性的城市安排,完全不符合现代城市的体制建构。
现代城市在西方的兴起,从历史脉络来讲,与我国古代不一样,甚至与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也不一样。西方城市的兴起,作为一种规范城市空间的源头,在古希腊的城邦政治里头有着最为典型的体现。
城邦政治与我国古代城市政治最大差别在哪里?
第一,它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空间,市民们作为公民有义务参与到城市的政治生活里。而我国古代的城市空间是“依政”行政,历史上的“依政”是指依照皇帝确定的政治信号,这与现代城市空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没有独立的政治空间,市民对城市重大公共政治重务做出决定,往往依照上级的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