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第2版)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心理学,
作者: 李越,霍涌泉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1字数:版次: 2页数: 35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0598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线,辅之以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心理指导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部分是:心理学的概况、心理的实质、心理活动动力、认知心理、情绪情感、意志行动、能力、人格。理论应用部分是:学习心理、创造力、态度与品德、教师心理、教学设计等。心理品质部分是:情商、人格培养、创造力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环境心理、就业心理指导等。
本教材适用于综合大学或师范大学开设的心理学公共课和选修课,也可作为大学生获取教师资格的考试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新面貌
第一节 心理学的特征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价值与当代教育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程序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学
第一节 科学的心理观
第二节 心理学的流派与新发展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三章 心理活动的动力
第一节 需要
第二节 动机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健康发展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与学习心理
第一节 注意、感知觉与记忆
第二节 思维、想象与元认知
第三节 知识学习理论
第四节 学习策略与知识迁移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五章 能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 能力概述
第二节 智力理论与能力测量
第三节 创造力概述
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六章 情感与意志行动
第一节 情感与情绪智商
第二节 意志行动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心理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 品德发展问题的理论
第三节 品德教育与态度培养的理论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八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人格理论与人格测验
第三节 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九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节 不良行为及其矫正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十章 教师心理、教学环境与设计
第一节 教师心理
第二节 环境心理
第三节 学校环境与教学设计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第十一章 就业心理指导
第一节 职业概述
第二节 就业形势与心理指导
第三节 个人职业发展
复习思考与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学
第一节 科学的心理观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出于对自身心理和精神现象的兴趣,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人的心理现象究竟是什么?这种探索自人类诞生以来从未间断过。由于心理现象本身高度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水平、认识手段的原因,至今对这个问题,依然充满着两种哲学观的激烈争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争论。科学的心理学也非常关注人的心理活动的本性和本质问题。人的本性与本质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性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即人与动物相比有哪些共同性,哪些相异性,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而人的本质则侧重回答“为什么”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西方心理学常常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造成人不同于动物的原因是“社会性”和“劳动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涉及哲学的根本问题,现代心理学常常从哲学心理学范畴研究这些复杂的本体性课题。
最早的时候,古希腊的智者在寻找构成“人”的基本材料。因此产生了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他们的智慧里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芒。但那时的人们更倾向于把自身的心理活动和想象中神秘的“灵魂”——psych0联系起来,把心理视为灵魂,而且是有“规律的”——logy(逻辑)。英语中“心理学”一词psychology,源于希腊语言,原意为“关于灵魂的学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取名为《论灵魂》,也正出于这个道理。这个时期的哲学家阐释的心理观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在古代中国,心理现象发生的物质基础,也往往被认为与人的内脏,尤其是心脏有关。所以,从汉字造字中就反映出那时人们的心理观:凡是与心理现象有关的字词大多包含“心”字底或“心”字旁,如“思”、“想”、“悲”、“恋”、“愁”、“情”、“恨”、“慎”、“恸”等;反映心理现象方面的词也与“心脏”有关:“粗心”、“细心”、“恒心”、“担心”、“放心”、“心爱”、“心烦”、“心急”、“心惊”、“自信心”、“怜悯心”、“好奇心”等等。我们的祖先认为,心理的器官是“心脏”,谓之“心之官则思”。
古人的争论涉及的是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精神究竟谁是第一性的?心理现象是源于“自我灵魂”还是“外在灵魂”?是源于“心脏”还是“大脑”?那么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呢?为了对这一表述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