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杨曾文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字数:版次: 1页数: 525印刷时间: 2006/09/01开本: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582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史上,马祖大师占有重要地位。他上承菩提达摩祖师至六祖慧能大师以来“以心传心”的宗旨,倡导“即心是佛”,注重内心觉悟的禅风,下启沩仰、临济二宗,在推进佛教进一步中国化和贴近民众日常生活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本文集选取了40篇有分量的论文作为什邡马祖文化节的纪念文集发表,以便在更大范围就“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这一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并提供给更多对马祖和禅宗文化有兴趣者参考。
目录
序
序二
唐代马祖和中国禅宗
马祖道一与其弟子
马祖道一与后期禅宗
马祖的思想与时代精神
马祖道一弘法历程考论
马祖禅风述略
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马祖道一的禅法及其特色
马祖道一对六祖禅的承传和弘扬
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
马祖道一生平的几个问题
马祖四川行迹考——关于马祖早期经历若干问题的检讨
马祖道一返蜀的时间、动机及其影响
四川什邡罗汉寺碑记考
关于马祖的“磨砖作镜”
“平常心是道”考辨
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
“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
马祖“即心即佛”说探源
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禅思想
若即若离:马祖道一禅法别说
野鸭子飞到哪里去了?
马祖“大机大用”蠡测
马祖道一禅师公案略析
洪州宗入长安事略
从罗汉寺走出的一代大师
马祖洪州禅与毗婆舍那禅的比较
马祖与慧能禅教学精神之比较
马祖“无心说”对唐代诗坛的影响
马祖与《楞伽经》、《二入四行论》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辨
论南泉法系对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宗密对马祖道一的研究
宗密对以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系的评述
唐五代禅宗与弥勒信仰
禅宗“不作不食”思想略探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
试论发掘马祖文化与什邡城市文化特色的构建
佛教经济与佛教旅游
马祖道一生平年谱
马祖道一与禅宗源流述略
首届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书摘插图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是重要组成部分,曾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佛教来自印度,在漫长的流传和民族化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旧有文化思想和宗教习俗密切结合,演变为中
国民族的宗教之一。其重要标志就是隋唐时期相继成立的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密宗,其中以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三宗最富有民族特色。
中国禅宗奉北魏时来华的印度僧菩提达摩为初祖,奉此后的慧可、僧璨为二祖、三祖,然而据历史实际情况考察,这只是禅宗的史前期。生活在唐前期的道信、弘忍先后在湖北黄梅传法,创“东山法门”,标志着禅
宗的正式成立,被奉为四祖和五祖。此后,慧能从弘忍受法后回到曹溪(在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法,创立禅宗的南宗,被奉为六祖。与此同时,在北方广大地区流传的则是以神秀、普寂为代表的北宗。南宗传播迅速,在唐朝爆发“安史之乱”(755—763)之后,随着北宗的消亡而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
8世纪后期至9世纪中后期的一百多年的期间,中国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宗教文化现象是慧能法系的南岳怀让一马祖禅系和青原行思一石头希迁禅系从湘、赣两个流域崛起,迅速传播到各地,并且形成很多传中心。成为后世禅宗主流的禅门五宗正是从这些传法中心逐渐产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