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人类学引论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文化人类学,
作者: 陈庆德 等著
出 版 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版次: 2页数: 29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06831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人类学对民族的研究,实质上是跨语际的,是在多种文化和制度的接触和碰撞中展开的。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意义,并非只是为人们贮存下对那些已经消亡的、或者正在消亡的,以及实存的个别民族的记忆和知识,人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并非是要提出什么“民族主义”的问题,囿于“民族”的框架,是无法表达出人类整体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人类学对文化民族性及其与实存发展关系的强调,实际上是把其对“另一个”和“另一处”的探寻和研究最终归结到对人的类整体的全面理解上;而在其研究中“民族”一词的歧义性使用,则表明它已对以往研究的旧有语境和客观诉求提出了根本性的疑问,即:怎样重新认识“学科行为”中的认识论机制?人们何以取得他们所取得的知识?这些知识背后的认识论前提是什么?话语和知识怎样参与历史的真实创造?等等。
十分清楚,人类学正在重塑其研究的新基点,正在重新认识自己的研究范围。民族的社会性存在既然包含着多重的发展的关系,就必然的理解,才能获得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进行对话的广泛基础,也才能把其研究真正扩展和贯穿到整个历史过程中。
目录
《21世纪人类学文库》总序
引言:走进人类学
一人类学的形成基础和构成
二人类学的学科精神与发展趋向
第1章发展理论的渊源与演变
一发展概念的社会主义人文基础
二发展理论在经济学中的成长
三发展人类学的萌生
第2章民族发展中资源博弈的战略性选择
一人类发展的本质性要求与实现方式的差异
二经济发展中的民族同化与认同
三民族主义在资源博弈中的本质意义
第3章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制度要素
一人类社会的文化存在及其内在制度性要求
二经济过程与制度要素
三制度要素的性质分析
第4章民族经济与文化差异
一民族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
二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生存环境问题
三民族文化差异与资源利用的多样性
第5章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互动
一文化互动的特点及本质
二文化互动与文化变迁
三文化互动中的民族经济秩序
第6章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
一民族文化与经济的关联
二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实践
三民族文化资本化运用的意义
第7章区域发展与民族发展
一区域经济活动中的民族差异
二非一致性发展中的民族特殊性
三区域性民族分工与交换利益差异
第8章民族发展的生产力基础
一生产力流动与经济发展
二生产力流动与历史差异
三技术变革的功能与性质
第9章经济运行形式与民族经济的变革
一资源配置的社会组织与外化运行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历史性质与发展差异
三中国民族经济中的市场运行形成与结构
第10章民族经济中的生产要素转换
一物质资源的势能转换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投资形成的理论研究
第11章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生产组织创新
第12章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第13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第14章社区发展的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发展理论的渊源与演变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发展问题就一直成为地球上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和各个不同民族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今天,发展不仅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范围中的社会结构以及其中各个子结构如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技术结构、资源结构、人力结构和文化结构之间不断调整与相互推进的过程、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人类对地球生物圈以及人类自我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同样成为人类各个不同民族之间和人类与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物圈之间和谐共处的主旋律。这样一个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共同面临的时代性的焦点话题,促使人们对以往的经济发展观进行反思,以寻求新的发模式。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从本学科的视野出发,对发展内涵作出了种种不同的界定和解释,但是,何谓发展?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发展的思想是如何演变的呢?这些都是人们仍需探究的问题。
一发展概念的社会人文基础
在现代社会的统一世界框架中,包容着具有广泛差异性的多元民族。它经历了殖民主义阶段、民族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资本的全球扩张以资产阶级所创造的、超越过去一切时代的巨大生产力,开创了一个人类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它以商品的低廉价格作为摧毁一切民族间隔的重炮,“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把一切民族都卷入到它所建立的特殊文明体系中,最终确立了目前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和动态结构。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趋势中,以资产阶级的主导价值体系、经济体系或整体文明体系为基本参照系来理解实存的民族差异,并力图实现人权的精神努力,使“发展”和“进步”的观念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一个时代产物和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