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

分类: 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地质学,
作者: 马新生 著
出 版 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57000版次: 1页数: 329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51035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他竖起了新中国地质界第一座钻塔;他力排众议,分析了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他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诞生,拉开中国超硬材料事业的序幕;他的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他就是新中国探矿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刘广志!
内容简介
刘广志是新中国探矿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通过本书对他的往事的追忆,怀念了往年艰辛岁月,反映了现实生活状态的真情实感。 本书主要介绍了刘广志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内容有家世与童年、少年时代、新中国的曙光、以事业为重、改革春风、老当益壮等。
作者简介
马新生,1955年生于北京,1975年入伍,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在《中国珠宝首饰》、《中国酒文化》、《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物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编撰了著名科学家传记《严济慈》。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1923—1936)
1.1 指腹为嗣
1.2 膳房刘家
1.3 旧时私塾
1.4 北京第一小学
第二章 少年时代(1936—1942)
2.1 第一次挫折
2.2 孔德学校
2.3 北京四中
2.4 流亡
第三章 大学时期(1942—1947)
3.1 闹学潮
3.2 西北工学院
3.3 被迫转系
3.4 工学学士
第四章 玉门油田(1947—1949)
4.1 西出阳关
4.2 钻井工程师
4.3 危急之中
4.4 选送出国
第五章 新中国的曙光(1949—1952)
5.1 地下工作
5.2 向开国大典献礼
5.3 大家与小家
5.4 “黄埔一期”
第六章 以事业为重(1952—1959)
6.1 探矿事业的发展初期
6.2 走上大学讲堂
6.3 经历政治运动
6.4 著作出版
第七章 人造金刚石(1959—1966)
7.1 地质钻探事业的大发展
7.2 大上海的沉降问题
7.3 全国探矿界的特大喜讯
7.4 对比
第八章 “文革”期间(1966—1976)
8.1 落难与“解放”
8.2 “五七”与“六二六”
8.3 金刚石
第九章 改革春风(1976—1982)
9.1 钻探科技的发展方向
9.2 探矿工程学
9.3 对外交流
第十章 探矿科技长足发展(1982—1995)
10.1 钻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10.2 科技进步一等奖
10.3 顾问
10.4 中国大陆超深孔钻探
第十一章 院士思维(1995—2000)
11.1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11.2 论科学钻探
11.3 探矿工程要参与支援西部大开发
11.4 学术成果
第十二章 老当益壮(2000— )
12.1 老年生活
12.2 八十华诞
12.3 科学研究总在第一位
12.4 永无休止
附录:
F.1 刘广志活动年表
F.2 刘广志科学论著目录
F.3 刘广志研究报告选录
F.4 祝贺刘广志院士80华诞文章选录
F.5 评《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少年时代
2.1 第一次挫折
日本人占领东北以后,又将魔爪伸向了我国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地区从中加分裂出去。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学联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
……
